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可致变态反应性和化脓性并发症,还能因细菌直接扩散引发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炎、中耳炎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与免疫反应异常及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营养状况、感染病史等有关,化脓性并发症与细菌侵袭力、机体局部防御能力及儿童基础病史、口腔卫生等有关,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炎与儿童淋巴系统特点、感染隔离治疗情况有关,中耳炎与儿童咽鼓管特点、不良生活习惯、耳部既往疾病史等有关。
一、链球菌感染相关免疫反应异常引发并发症
(一)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1.发生机制: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与自身组织发生交叉反应。例如,抗体可能针对肾小球基底膜等组织,引发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种免疫反应异常更容易发生,因为其自身的免疫调节机制相对不完善,对于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免疫物质识别和调控能力较弱。
2.影响因素: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儿童营养状况不佳,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儿童,再次感染时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的几率也更高,因为体内已存在一定的免疫记忆,但这种记忆可能出现异常调节。
(二)化脓性并发症
1.发生机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具有侵袭性,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引发化脓性炎症。例如,细菌侵犯咽部周围组织可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对于不同性别儿童,在解剖结构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与细菌的侵袭力和机体局部防御能力有关。儿童的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当链球菌感染时,更容易在局部繁殖引发化脓性病变。
2.影响因素:病史方面,如果儿童本身有咽部慢性炎症等基础病史,那么在链球菌感染时,局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化脓性并发症。生活方式中,口腔卫生不良的儿童,咽部细菌更容易滋生,增加了化脓性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二、细菌直接扩散引发并发症
(一)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炎
1.发生机制:链球菌感染咽部后,可沿淋巴途径扩散至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儿童的淋巴结系统相对较脆弱,当细菌感染时,淋巴结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群体中,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炎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淋巴引流相对丰富,且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反应可能更迅速但也更易失控。
2.影响因素: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对细菌扩散引发淋巴结炎的抵御能力较弱。如果儿童在感染猩红热期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隔离和治疗,细菌更容易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到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引发炎症。
(二)中耳炎
1.发生机制:链球菌可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中耳炎。儿童的咽鼓管短、宽、直,这一解剖特点使得细菌更容易从咽部进入中耳。在猩红热发病过程中,若细菌感染累及咽部,就有较大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对于不同性别儿童,这种解剖结构差异导致的中耳炎发生几率差异不大,但儿童自身的咽鼓管特点是关键因素。
2.影响因素:生活方式中,儿童如果有经常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可能会增加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的几率。病史方面,有耳部既往疾病史的儿童,在猩红热感染时更易并发中耳炎,因为耳部局部防御功能可能已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