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低血压成人表现为头晕等,严重可晕厥休克,儿童有面色苍白等;慢性低血压成人有精神疲惫等,儿童生长发育稍缓等。处理上急性低血压成人让平卧等,儿童平卧保通畅;慢性低血压成人找病因、调整饮食运动等,儿童保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及针对病因治疗。
一、低血压的症状
(一)急性低血压症状
成人表现:主要表现为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严重者会出现晕厥或休克。例如,当突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可瞬间出现头晕,甚至摔倒。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急性低血压可能诱发心绞痛等症状,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心脏灌注不足,影响心肌供血。
儿童表现:婴儿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拒食等,年长儿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严重时也可出现晕厥。比如,有些儿童在长时间站立后,由于体位性低血压,会感觉头晕不适。
(二)慢性低血压症状
成人表现:慢性低血压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有精神疲惫、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况。一些慢性低血压患者可能在清晨时症状较为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仍会感觉身体不适。对于老年人群,慢性低血压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因为头晕等症状可能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儿童表现:慢性低血压的儿童可能生长发育稍迟缓,活动耐力较差,容易感到疲劳。比如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相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二、低血压的处理方法
(一)急性低血压的处理
成人:首先让患者平卧,这样可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如果是因失血等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应及时采取止血等措施,并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补液、输血等治疗。如果是药物引起的急性低血压,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必要时给予改善心脏供血的治疗。
儿童:让患儿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是因脱水等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可适当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如果是严重的急性低血压情况,如休克,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进行简单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实施)。
(二)慢性低血压的处理
成人:首先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营养不良导致的低血压,要调整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如果是由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慢性低血压,需治疗相应的内分泌疾病。同时,可通过适当运动来改善血压情况,如进行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老年慢性低血压患者,要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等动作应缓慢,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摔倒。
儿童:慢性低血压的儿童要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以促进生长发育。鼓励适当的运动,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进行简单的爬行、室内游戏等活动。如果是由先天性心脏疾病等导致的慢性低血压,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需要针对心脏疾病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手术等(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