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是机体对原本无害的外来物质即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引发皮肤不适的病理状态,诱因包括吸入性(花粉尘螨等)、食物性(牛奶鸡蛋等)、接触性(化妆品金属饰品等)、药物性(部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症状有皮肤局部红斑瘙痒肿胀等及严重全身如呼吸道黏膜累及的呼吸困难等,不同人群中儿童皮肤屏障弱需留意物品及时就医,老人皮肤老化要选温和洗护保湿并兼顾基础疾病,特殊职业者需做好防护清洁,过敏体质者要检测规避易过敏物质。
一、皮肤过敏的基本定义
皮肤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原本无害的外来物质(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引发皮肤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病理状态,涉及免疫介质释放及皮肤炎症反应等过程。
二、常见诱因
1.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触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皮肤过敏,例如花粉季节空气中的花粉颗粒易使过敏体质者出现皮肤红斑、瘙痒等症状;尘螨常存在于家居环境的灰尘中,接触后可能引发长期的皮肤过敏表现。
2.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可成为过敏原,摄入后经消化系统吸收,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皮肤过敏,如食用海鲜后可能迅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
3.接触性过敏原: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如镍材质饰品)、橡胶制品等接触皮肤后,可引起接触部位的过敏炎症,像使用含有某些刺激性香料的化妆品后,接触部位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瘙痒。
4.药物性过敏原:部分人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后会发生药物过敏,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甚至水疱等,使用青霉素前需严格进行皮试,以排查药物过敏风险。
三、症状表现
1.皮肤局部表现:常见皮肤红斑,可为局部散在或广泛分布的红色斑块;瘙痒感明显,患者难以控制搔抓欲望;还可能出现肿胀,如眼睑肿胀、口唇肿胀等,严重时局部皮肤可出现水疱、渗出、糜烂等情况。
2.严重全身表现:若过敏反应累及呼吸道黏膜,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紧急处理,因为这可能危及生命。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易受过敏原影响发生过敏。家长需留意儿童日常接触的物品,避免儿童接触毛绒玩具、某些刺激性强的儿童护肤品等易致敏物。发现儿童皮肤过敏时应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如保持皮肤清洁、冷敷等,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过敏药物。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肤干燥问题突出,易发生皮肤过敏。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护用品,保持皮肤湿润。冬季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空气过度刺激皮肤引发过敏,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选择过敏治疗措施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状况,避免因治疗过敏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3.特殊职业人群: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的职业人员,如理发师长期接触染发剂,易发生接触性皮肤过敏。这类人群工作时需严格做好职业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工作后及时彻底清洁皮肤,最大程度减少过敏原接触机会。
4.过敏体质人群:自身免疫系统易对多种过敏原过度反应,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自身易过敏物质,在生活中精准规避。例如已知对花粉过敏者,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降低与花粉接触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