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可引发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等并发症。肾小球肾炎儿童易患,有血尿、蛋白尿等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各年龄段可发生,儿童青少年多见,有心悸等症状;关节炎多为大关节受累,有红肿疼痛等表现。儿童、青少年及有猩红热病史人群需关注自身状况,定期检查预防慢性并发症。
1.肾小球肾炎
发生机制: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肾小球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相对更易发生,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感染链球菌后更易出现异常免疫反应。比如5-15岁的儿童患猩红热后发生肾小球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及特点: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水肿多从眼睑、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等原因引起。
2.风湿性心脏病
发生机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心脏等组织发生交叉免疫反应。链球菌的某些抗原与心脏瓣膜等组织的抗原相似,抗体在攻击链球菌时也攻击了心脏组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变,包括心内膜炎、心肌炎、心瓣膜炎等,最终可能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
性别差异及年龄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严格差异,但在病情发展和表现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心脏组织在免疫攻击下更易受到损伤。
表现及特点: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心脏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等异常。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瓣膜,可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长期可影响心脏功能。
3.关节炎
发生机制: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累及关节组织。链球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炎。
生活方式及年龄影响:儿童患者可能因活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症状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关节疼痛等不适,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在活动时因关节炎出现行动受限等情况。
表现及特点:多为大关节受累,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关节症状可能在猩红热感染后一段时间出现,具有游走性等特点。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在猩红热康复后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上述可能的并发症相关表现,如水肿、血尿、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肾脏、心脏等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对损伤更为敏感,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青少年患者:青少年处于身体快速变化阶段,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可能影响其心脏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心脏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有猩红热病史的人群:即使猩红热已康复,也应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尤其是有肾脏、心脏、关节等基础的人群,更要警惕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尿常规、心电图、关节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预防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