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及间接接触传播,可致泌尿生殖道、眼部、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可引起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不同人群感染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衣原体感染
(一)病原体特点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包括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原体是具有感染性的细胞外形式,呈小球状,代谢不活跃;始体是繁殖型的细胞内形式,呈网状,代谢活跃,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二)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如孕妇感染衣原体后,在分娩过程中可传染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眼结膜炎、肺炎等;还可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但相对较少见。
(三)感染相关疾病
1.泌尿生殖道感染
男性感染后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症状有尿道刺痒、烧灼感、尿频、尿急,少数患者有尿痛,可伴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有时晨起会有“糊口”现象。
女性感染后可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宫颈炎表现为宫颈充血、水肿、糜烂,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输卵管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进而引起不孕、异位妊娠等不良后果。
2.眼部感染
新生儿衣原体眼结膜炎多在出生后5-14天发病,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
成人眼部感染可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引起,出现沙眼衣原体性结膜炎,症状包括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严重时可影响视力。
3.呼吸道感染
肺炎衣原体可引起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缓慢,有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可持续数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
二、支原体感染
(一)病原体特点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形态多样,可呈球形、杆形、丝状等。它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营养要求比细菌高,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特殊的“荷包蛋”样菌落。
(二)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例如在学校、家庭等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传播。
(三)感染相关疾病
1.呼吸系统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缓慢,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痛、头痛等。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
此外,支原体还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咽痛、鼻塞、流涕等。
2.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与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相似,但相对较轻,可有尿道刺痒、灼热感,分泌物一般为稀薄浆液性。女性患者还可累及宫颈,引起宫颈炎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可能症状相对较重且变化较快;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妇科相关的并发症;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有基础肺部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在发生支原体肺炎时可能病情进展更迅速。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衣原体需格外谨慎,因为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避免随意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