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肤过敏是指小儿皮肤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致皮肤出现症状,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接触性、吸入性因素,症状有红斑、瘙痒、皮疹等,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诊断,预防要从饮食、接触方面入手,护理要注意皮肤护理和避免搔抓,需家长密切关注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小儿健康。
常见过敏原
食物因素: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常见食物都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原之一,有些小儿在摄入牛奶后会出现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表现。这是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等成分的消化、代谢能力较弱,容易引发免疫反应。
接触性因素:某些物质接触小儿皮肤可引起过敏,如化纤衣物、某些洗涤剂、橡胶制品等。化纤衣物可能会刺激小儿娇嫩的皮肤,导致皮肤过敏;一些小儿对某些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敏感,接触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吸入性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属于吸入性过敏原。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小儿接触到空气中的花粉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起红疹等;尘螨通常存在于室内灰尘中,小儿吸入尘螨后也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小儿皮肤过敏的症状表现
皮肤红斑: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可分布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面部、颈部、四肢等。
瘙痒:小儿会频繁搔抓皮肤,这是皮肤过敏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瘙痒会影响小儿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皮疹:可能出现丘疹、水疱等皮疹表现。例如,接触某些过敏原后,皮肤可能先出现密集的小丘疹,随后可能发展为水疱。
小儿皮肤过敏的诊断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小儿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既往过敏史等。比如,了解小儿是否在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皮肤过敏症状,或者是否接触过特殊的物质后发病。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小儿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等情况。
过敏原检测: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来明确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常见过敏原刺入小儿皮肤,观察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来确定过敏原。
小儿皮肤过敏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饮食方面:对于婴幼儿,母乳喂养是预防食物过敏的较好方式,因为母乳中的成分相对稳定,过敏风险较低。添加辅食时应逐步引入新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3-5天,若没有过敏反应再添加下一种新食物。
接触方面:选择柔软、舒适、纯棉的衣物给小儿穿着,避免化纤材质的衣物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洗涤剂清洗小儿的衣物和用品,减少洗涤剂残留对皮肤的刺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使用防螨寝具,减少尘螨接触。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小儿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
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保持小儿皮肤清洁,用温水给小儿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澡后及时给小儿涂抹温和的婴儿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维护皮肤的屏障功能。
避免搔抓:修剪小儿的指甲,防止小儿搔抓皮肤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可以给小儿佩戴棉质的手套,避免小儿直接用手搔抓过敏部位。
小儿皮肤过敏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小儿的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过敏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减轻小儿的不适,保障小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