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预防风湿活动复发;药物治疗针对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针对血栓风险需抗凝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根据情况选机械瓣或生物瓣)和瓣膜修复术(适用于部分病变较轻患者)。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有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女性患者,妊娠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考虑妊娠相关事宜;男性患者也应注意避免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加重心脏负荷。
饮食方面,要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2.预防风湿活动复发
由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要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一旦发现链球菌感染,如咽炎等,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有风湿热病史且容易复发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可定期肌注长效青霉素进行预防。
二、药物治疗
1.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心脏前负荷。对于存在体液潴留的患者,利尿剂能有效缓解症状,但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也可用于治疗,这类药物可以改善心室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应禁用。
对于心功能Ⅲ-Ⅳ级且心率较快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但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情况。
2.抗凝治疗
对于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如存在心房颤动且瓣膜病变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使用华法林时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将INR控制在2-3之间,以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同时又能避免出血风险。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等也可使用,这类药物不需要频繁监测INR,但价格相对较高。不过,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使用时需要谨慎评估。
三、手术治疗
1.人工瓣膜置换术
当瓣膜病变严重,影响心脏正常功能,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人工瓣膜置换术。对于不同的瓣膜病变,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瓣膜,如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要终身抗凝;生物瓣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存在远期衰败的可能。手术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例如,年轻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机械瓣;而年龄较大、有出血倾向等情况的患者可能更适合生物瓣。
2.瓣膜修复术
对于部分瓣膜病变较轻的患者,可考虑瓣膜修复术。瓣膜修复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身瓣膜的功能,相对于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可能更高。但瓣膜修复术有一定的适应证,需要评估瓣膜病变的类型、程度等是否适合进行修复。例如,对于某些二尖瓣病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进行修复手术,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可能较好,但术后仍需要密切随访,观察瓣膜修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