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可由心脏本身因素(心律失常、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全身性因素(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精神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及其他因素(药物、浓茶咖啡酒精)引起,不同因素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表现特点。
心肌病变: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炎症累及心肌,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患者可出现心悸,同时可能伴有胸闷、乏力等症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逐步扩大、收缩功能减退,早期可能就会出现心悸,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这类患者中各年龄段都有,但以中青年人相对多见。
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病会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脏负荷改变,进而引起心悸。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可引起心悸,这类患者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对有一定发病特点,多有风湿热病史。
全身性因素
发热:当人体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机体的需求,从而导致心悸。一般来说,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20次/分钟,所以发热患者常伴有心悸症状,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的发热患者都可能出现心悸,儿童发热时由于新陈代谢较旺盛,可能更易出现心悸且症状相对较明显。
贫血: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机体组织器官缺氧,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代偿,以增加氧气的供应,从而引起心悸。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都可能导致心悸,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贫血进而引起心悸,儿童可能因挑食、生长发育快等原因导致缺铁性贫血,老年人则可能因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引起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出现心悸。患者还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食欲亢进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中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的甲亢患者都可能出现心悸,老年甲亢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也会有心悸表现。
神经、精神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女性。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悸。例如,一些年轻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心悸,表现为心悸症状时轻时重,可伴有胸闷、气短、失眠等症状。
神经官能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患者常自觉心悸,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如胸痛、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的出现与情绪因素密切相关,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相对更易患神经官能症相关的心悸问题。
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心悸不良反应。例如,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时,由于这些药物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可导致心率加快,引起心悸;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从而引起心悸。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药物因素引起心悸的影响。
浓茶、咖啡、酒精:大量饮用浓茶、咖啡或酗酒时,其中的咖啡因、酒精等成分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引起心悸。年轻人中因不良生活习惯大量摄入这些饮品时较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则绝对禁止接触这些饮品,成年人也应适量饮用,避免因过量导致心悸等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