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需从多方面护理,包括隔离休息以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适宜环境;做好皮肤护理,清洁并观察皮疹;注重口腔清洁与疱疹护理;提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充足的饮食;密切监测体温,低于38.5℃时物理降温;婴幼儿护理更精细,大龄儿童需关注心理,全方位护理以助患儿康复。
一、一般护理
(一)隔离休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患儿需隔离2-3周,避免交叉感染。年龄较小、免疫力低的患儿更要严格隔离,因为他们接触病毒后更容易被感染且病情可能发展得更严重。
(二)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为宜。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儿休息,对于年龄小的患儿,良好的环境能减少不适感,促进身体恢复。
二、皮肤护理
(一)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用温水给患儿洗澡,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疹部位。因为皮疹处皮肤比较敏感,若清洁不当可能会引起感染,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娇嫩,更需注意。
(二)皮疹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如有无破溃、感染等情况。如果皮疹有破溃,可遵医嘱使用碘伏等进行局部消毒,但要注意操作规范。对于婴幼儿,要防止他们搔抓皮疹,可给患儿修剪指甲。
三、口腔护理
(一)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让患儿用生理盐水漱口,年龄小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能预防口腔感染,因为口腔内的疱疹可能会引起疼痛,影响患儿进食,清洁口腔有助于减轻不适。
(二)口腔疱疹护理
若患儿口腔有疱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康复新液等促进疱疹愈合的药物。对于年龄小的患儿,喂食前后都要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加重口腔问题。
四、饮食护理
(一)饮食选择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给患儿吃辛辣、刺激性、坚硬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疱疹,引起疼痛,影响患儿进食。对于婴幼儿,要根据其月龄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
(二)保证营养摄入
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汁、水果泥等,但要注意避免给患儿吃易过敏的水果。
五、发热护理
(一)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对于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更要频繁监测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发热情况。
(二)物理降温
当患儿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患儿。对于低龄儿童,物理降温是优先选择的方式,因为药物降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六、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一)婴幼儿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护理时要更加精细。在皮肤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尿布区的清洁,防止尿液、粪便刺激引起皮疹加重。饮食上要严格按照其月龄提供合适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误吸等情况。发热时物理降温要轻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
(二)大龄儿童
大龄儿童可能会因为皮疹、口腔疼痛等产生焦虑情绪,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在饮食上虽然可以适当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其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总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