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可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食疗辅助及情志调节等方式治疗。中药内服辨证论治,脾胃虚弱用四君子汤加减,肝胃不和用柴胡疏肝散;针灸选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调理,推拿摩腹、按揉穴位改善;食疗有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等养胃;情志调节对因情志致胃病者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通过相应方式舒缓情志。
一、中药内服治疗
中医治疗胃病常依据患者具体病症辨证论治,开具相应中药方剂。例如脾胃虚弱型胃病,常用四君子汤加减,由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胃脘隐痛、食少便溏等症状,诸多临床研究表明其可调节胃肠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对于肝胃不和型胃病,柴胡疏肝散较为常用,包含柴胡、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陈皮等药物,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能缓解因情志不遂引起的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胃肠动力紊乱。
二、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选取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来调理胃病。常用穴位有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针刺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机,缓解胃脘疼痛、腹胀等症;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可改善胃病伴随的恶心、呕吐等不适;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针刺足三里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之功,对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证实,针灸能通过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改善胃肠血液循环等机制来发挥治疗胃病的作用。
推拿:推拿按摩胃脘部等相关部位也可治疗胃病。比如摩腹,以掌心着力,围绕脐周做环形摩动,频率适中,方向顺时针为主,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脘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按揉足三里、内关等穴位,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穴位,起到调和脾胃气血、疏通气机的作用,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推拿力度和频率,一般来说,儿童推拿时力度要轻柔,老年人则需适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三、食疗辅助治疗
小米粥:小米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各类胃病患者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小米熬粥容易消化吸收,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可作为日常养胃的主食之一,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食用,一般煮至软烂即可。
山药粥: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等作用,山药粥适合多种胃病患者,如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者。山药可与大米等一起煮粥,烹饪简单,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食用,山药质地软糯,易于消化。
南瓜:南瓜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可煮食或蒸食,对于胃病患者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适当食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寒者,能缓解胃脘冷痛等不适。
四、情志调节
情志因素与胃病关系密切,如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易导致肝胃不和型胃病。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情志调节。年轻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等出现情志问题,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等产生焦虑情绪,家人应多给予陪伴和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心情舒畅,因为良好的情志状态有利于脾胃气机调畅,促进胃病康复。例如,通过练习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能调节身心,改善因情志不舒引起的胃病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的情志调节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