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有相应改变)、血清学检查(登革病毒核酸、抗原、抗体检测有不同特点及意义)、凝血功能检查(重症患者可能异常)、生化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有相应变化);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或CT可评估肺部病变,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情况。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血小板计数:重症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计数会明显下降,通常低于50×10/L,且持续下降。这是因为登革病毒感染会破坏血小板,影响其生成与功能。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重症登革热病例中,血小板计数的显著降低是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之一。
2.白细胞计数: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会减少,重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可降至2×10/L以下。这与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因素有关。
3.红细胞压积(HCT):HCT会升高,提示存在血浆渗漏、血液浓缩的情况。当患者出现血浆渗漏时,血液中的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红细胞相对增多,HCT升高。
(二)血清学检查
1.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登革病毒核酸,可早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一般发病后1周内检测阳性率较高,能快速明确是否为登革病毒感染,对于重症登革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登革病毒抗原检测:包括NS1抗原检测,NS1抗原在发病后1-5天即可在患者血清中检出,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例如在登革热流行地区,NS1抗原检测对于快速筛查重症登革热的潜在患者有一定帮助。
3.登革病毒抗体检测:
IgM抗体:发病后2-3天即可出现,发病1周后阳性率可达90%以上,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假阳性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IgG抗体:发病1周后出现,可维持较长时间,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不能区分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若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则有诊断意义。
(三)凝血功能检查
重症登革热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这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因子消耗等因素有关,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提示患者有出血倾向,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生化检查
1.肝肾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肾功能方面可能出现尿素氮、肌酐升高等,提示肝肾功能受损。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器官功能受累有关。
2.电解质: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这与患者发热、呕吐、腹泻等导致电解质丢失以及血浆渗漏等因素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或CT检查
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帮助评估是否存在肺部病变,如间质性肺炎、肺水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肺部纹理增多、模糊,甚至片状阴影等表现,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例如一些重症登革热患者会出现肺部渗出性改变,通过胸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病变情况。
(二)心脏超声检查
对于怀疑有心脏受累的重症登革热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肌收缩功能、是否存在心包积液等。登革病毒感染可能累及心脏,导致心肌损伤或心包炎等,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