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创伤方面包括皮肤损伤程度(创伤越深越易引发)和创伤部位(上胸部、肩背部等张力大部位及面部特定区域易出现);个体自身因素有年龄(儿童及青少年因生长发育或代谢活跃易增生)、性别(男性胸部等部位增生发生率相对略高)、疤痕体质(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易致明显增生);其他因素包含感染(感染刺激炎症加重增生)、异物残留(异物刺激致慢性炎症促增生)、局部血液循环状况(血液循环差部位易增生)。
一、创伤因素
(一)皮肤损伤程度
皮肤受到的创伤越深,如达到真皮深层及以下,就越容易引发疤痕增生。因为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等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深度创伤会激活更多的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合成过多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导致疤痕增生。例如,深度的割伤、烫伤等,相比表皮浅层的擦伤,疤痕增生的可能性明显更高。
(二)创伤部位
某些部位相对更容易出现疤痕增生,比如上胸部、肩背部等张力较大的部位。这些部位由于皮肤张力的存在,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皮肤的牵拉会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促使其产生过多的胶原,进而引发疤痕增生。而像面部的一些特定区域,若损伤后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明显疤痕增生,但相对而言,张力大的部位更为突出。
二、个体自身因素
(一)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皮肤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成纤维细胞活性较高,创伤后疤痕增生的几率相对较高。青少年时期身体代谢旺盛,皮肤修复过程中细胞的增殖等活动较为活跃,也容易出现疤痕增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痤疮瘢痕,很多会表现为明显的增生性疤痕。
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本身有疤痕体质,即使成年后受伤也容易出现疤痕增生。不过总体而言,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因年龄因素导致疤痕增生。
(二)性别
一般来说,性别对疤痕增生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有研究发现,男性在某些部位如胸部等,疤痕增生的发生率可能相对略高一些,可能与男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较大。
(三)疤痕体质
具有疤痕体质的人是疤痕增生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的成纤维细胞存在异常增殖的倾向,在皮肤受到创伤后,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会过度增殖形成明显高于皮肤表面的疤痕,且往往呈持续性增大趋势。疤痕体质的判定通常需要结合家族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这类人群在受伤后应更加注重伤口的早期规范处理,以降低疤痕增生的风险。
三、其他因素
(一)感染因素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如果发生感染,会刺激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炎症会促使成纤维细胞等活性增加,合成更多的胶原等成分,从而加重疤痕增生。例如,伤口被细菌感染后,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后续疤痕增生的程度往往比未感染的伤口更严重。
(二)异物残留
如果伤口内存在异物,如灰尘、碎片等未被完全清除,会持续刺激伤口周围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疤痕增生。这就要求在伤口处理时要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异物,以减少疤痕增生的诱因。
(三)局部血液循环状况
局部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伤口愈合相对较好,疤痕增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腿部的一些慢性溃疡伤口等,由于营养供应相对不足,伤口愈合过程受阻,容易出现疤痕增生。此外,一些血管性疾病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受伤后也更易出现疤痕增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