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腋窝淋巴结疼的原因多样,感染性因素包括乳腺本身感染(哺乳期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非哺乳期可因细菌经皮肤破损等侵入)和腋窝淋巴结自身感染(局部皮肤感染致细菌经淋巴管引流引发);肿瘤性因素有乳房恶性肿瘤转移(如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自身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其他因素包含免疫系统疾病、外伤、内分泌因素等,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相关情况。
一、感染性因素
(一)乳腺本身感染
哺乳期女性: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乳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若哺乳姿势不当、乳头破损等情况导致乳汁排出不畅,细菌易在淤积的乳汁中繁殖,引发乳腺炎,除乳房腋窝淋巴结疼外,还可伴有乳房红肿、发热等症状。
非哺乳期女性:可能由细菌经皮肤破损处侵入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所致,如乳头皲裂后细菌入侵,也会出现乳房及腋窝淋巴结疼痛,局部乳房可能无明显的乳汁淤积表现,但有红、肿等炎症表现。
(二)腋窝淋巴结自身感染
腋窝淋巴结本身的非特异性炎症可由局部皮肤感染等引起,比如上肢皮肤有擦伤、毛囊炎等情况,细菌可经淋巴管引流至腋窝淋巴结,导致腋窝淋巴结发炎,出现疼痛,同时可触及肿大的腋窝淋巴结,有压痛。
二、肿瘤性因素
(一)乳房恶性肿瘤转移
乳腺癌:乳腺癌细胞可经淋巴道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腋窝淋巴结疼,随着病情进展,腋窝淋巴结会逐渐肿大、变硬,活动度差等。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家族遗传(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生育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长期暴露于某些致癌环境等。
其他乳房恶性肿瘤:如少见的乳房肉瘤等,也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导致疼痛,但相对乳腺癌来说较为罕见。
(二)腋窝淋巴结自身的恶性肿瘤
腋窝淋巴结本身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可表现为腋窝淋巴结无痛性或疼痛性肿大,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等,淋巴瘤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如EB病毒等)、遗传因素等有关。
三、其他因素
(一)免疫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乳房及腋窝淋巴结相关组织,引起淋巴结疼痛,同时还会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等相关,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等。
(二)外伤
乳房或腋窝部位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起乳房及腋窝淋巴结疼,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有肿胀、淤血等表现。
(三)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对乳房及淋巴结有一定影响,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伴腋窝淋巴结轻度疼痛,这与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乳房组织增生及淋巴结轻度反应性增生有关,一般月经来潮后症状多可缓解。
当出现乳房腋窝淋巴结疼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腋窝淋巴结超声或CT等)以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女性要特别注意乳汁淤积的情况,及时处理;对于有家族肿瘤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乳腺及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