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或心慌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对生活质量有影响,还存在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功能恶化、影响重要脏器供血等潜在严重情况,不同人群受心悸危害不同。
一、心悸是什么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可感到搏动有力。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进行高强度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心脏会加快跳动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心悸。例如,进行10分钟以上的快跑后,很多人都会有明显的心悸感。
2.精神过度紧张:人在极度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状态下,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引发心悸。比如面临重要考试、重大比赛等情况时,部分人会出现心悸。
3.饮酒、喝咖啡或浓茶:酒精、咖啡因等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速,导致心悸。一般来说,饮用一杯浓咖啡后1-2小时可能出现心悸症状。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房颤动时心房跳动紊乱,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患者会感觉心悸。例如,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其心脏跳动极不规则,常伴有明显心悸。
器质性心脏病:像冠心病、心肌病等。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心悸。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会导致心悸症状。
2.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代谢亢进,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引发心悸。临床研究发现,约有超过半数的甲亢患者会出现心悸症状。
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代偿,从而导致心悸。例如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心悸症状较为常见。
3.其他因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心悸,如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时。另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悸。
二、心悸的危害
(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影响日常活动:心悸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心脏不适,这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比如在工作时突然心悸,会影响工作效率;在运动时出现心悸会使运动无法正常进行。
2.造成心理负担:长期频繁心悸的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例如,一些心悸患者担心自己患上严重疾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心理健康。
(二)潜在的严重情况
1.引发严重心律失常:某些情况下,心悸可能是严重心律失常的先兆。例如,原本有冠心病的患者出现频繁早搏,可能会进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导致心功能恶化:如果心悸是由心脏疾病引起且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的心脏负担加重会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比如心肌病患者伴有心悸,若不及时处理,会使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情况进一步加重。
3.影响重要脏器供血:心悸时心脏跳动异常,可能会影响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长期心脏供血不足会对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头晕、记忆力下降等;对肾脏供血不足可能会影响肾功能。
对于不同人群,心悸的危害也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出现心悸,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功能异常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等过程;孕妇出现心悸可能会影响胎儿的供氧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出现心悸,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易引发严重的心脏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