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纤维瘤是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18-25岁女性,病因与雌激素水平失衡、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乳房肿块、生长缓慢,可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病理活检诊断,可观察随访或手术治疗,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乳房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要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好发于性功能旺盛期(18~25岁)的女性。
二、病因
雌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可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时,可能促使乳房纤维瘤的形成。例如,青春期女性雌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等,也可能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诱发乳房纤维瘤。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乳房纤维瘤,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肿块一般无疼痛,少数患者可能有轻微胀痛或刺痛,但疼痛与月经周期通常无明显关系。例如,患者自己可在乳房内摸到质地较硬、可推动的肿块。
生长速度:生长较为缓慢,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肿瘤可能会迅速增大。
四、诊断方法
乳腺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房内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肿块的性质。乳房纤维瘤在超声下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结节。
乳腺X线检查(钼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或乳房较致密的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乳房纤维瘤在钼靶下一般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光滑,有时可见肿块周围有薄层晕环。
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后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块的组织学类型,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五、治疗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乳房纤维瘤,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如青春期女性),如果肿瘤生长缓慢,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
手术治疗:当乳房纤维瘤较大(直径超过2~3厘米)、生长较快、或患者有强烈的手术意愿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旋切手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乳房纤维瘤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密切观察肿瘤变化。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肿瘤大小、生长速度等情况。如果肿瘤在短期内明显增大,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乳房纤维瘤可能会迅速增大,因此妊娠期女性发现乳房纤维瘤后,应加强监测。一般在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尽量避免手术,以防引起流产或早产,可在妊娠中期(4~6个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同时,要注意观察乳房肿块在妊娠期的变化情况,如出现疼痛加剧、肿块迅速增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乳房纤维瘤患者,要注意保持乳腺通畅,防止发生乳腺炎。如果在哺乳期发现乳房纤维瘤,应注意观察肿块与哺乳的关系。若肿块不影响哺乳,可继续观察;若肿块影响哺乳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可在哺乳期结束后考虑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