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途径传播。母婴传播中乙肝小三阳孕产妇需孕期采取母婴阻断措施;血液传播中医疗工作者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静脉drug使用者应杜绝共用注射器;性传播中相关人群要采取防护措施降低风险,如多个性伴侣者固定伴侣并正确用安全套,性工作者加强自我保护与健康管理。
一、母婴传播
1.传播途径及机制:乙肝小三阳母亲在怀孕后期、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哺乳时,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例如,在分娩时,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产后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可能通过摄入含有乙肝病毒的乳汁而被感染。这种传播在我国乙肝小三阳传播中较为常见,主要与母婴垂直传播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界面进入婴儿体内。
2.特殊人群(孕产妇)注意事项:乙肝小三阳孕产妇需要在孕期进行母婴阻断措施,如在怀孕后期(通常是孕28周左右)根据情况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这是因为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能够在关键时间点阻断乙肝病毒从母亲到婴儿的传播,保护婴儿健康。
二、血液传播
1.传播途径及机制:
输血及血制品:如果输入了含有乙肝小三阳患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就可能被感染。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乙肝病毒,输入后病毒会直接进入受血者体内,引发感染。例如,过去医疗技术不发达时,不规范的输血操作曾导致一些人感染乙肝病毒。
共用注射器:静脉drug使用者共用注射器,由于注射器上可能残留乙肝小三阳患者的血液,病毒会通过注射器进入健康人的体内。另外,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如非一次性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侵入性操作,如果被乙肝小三阳患者使用过而未严格消毒,也可能造成血液传播。
2.特殊人群(医疗工作者、静脉drug使用者)注意事项:医疗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接触患者血液等,如在接触患者血液时应佩戴好手套等防护用具。静脉drug使用者应坚决杜绝共用注射器等危险行为,以降低血液传播乙肝小三阳的风险。医疗工作者需要严格遵循职业暴露防护流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静脉drug使用者则需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共用注射器等行为的严重危害,积极寻求帮助戒除毒瘾并改变危险行为方式。
三、性传播
1.传播途径及机制:乙肝小三阳患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含有乙肝病毒,在无防护的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对方体内导致感染。性传播是乙肝小三阳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无防护措施的异性或同性性接触中较为常见。例如,在没有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性伴侣之间容易发生乙肝病毒的传播。
2.特殊人群(有多个性伴侣者、性工作者等)注意事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关系,并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乙肝小三阳的风险。性工作者由于职业特点,感染风险较高,更应加强自我保护,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性工作者的健康管理和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有多个性伴侣者需要增强健康意识,认识到性传播疾病包括乙肝小三阳的风险,主动采取防护措施;性工作者则需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护规范,定期进行乙肝等相关疾病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