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水疱-大疱性皮肤病,与遗传易感性和谷胶敏感性有关,好发于中青年,皮疹多形性、瘙痒剧烈,部分伴谷胶敏感性肠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严格无谷胶饮食)和药物治疗(氨苯砜、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需严格饮食控制且谨慎用氨苯砜,老年要关注基础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女性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需谨慎评估利弊。
疾病定义: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的水疱-大疱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谷胶敏感性有关,患者多有遗传性HLA-B8、DR3等基因,且食用含谷胶的食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略多于女性,皮疹多对称分布于肩胛间区、臀部、四肢伸侧等部位。
临床表现:皮疹多形性,以成群的水疱或大疱为主,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瘙痒剧烈是其突出特点,患者常因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谷胶敏感性肠病,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疱疹样皮炎怎么治
一般治疗:严格避免食用含谷胶的食物是基础治疗措施。患者需终身遵循无谷胶饮食,包括避免食用小麦制品、大麦制品、燕麦制品、黑麦制品等含有谷胶的食物,以减少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风险。
药物治疗
磺胺类药物:氨苯砜是治疗疱疹样皮炎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等作用发挥治疗效果。对于大多数患者,氨苯砜可以有效控制皮疹和瘙痒症状,但需要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损害等,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氨苯砜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氨苯砜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体重增加等,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并根据病情逐渐调整剂量。
其他药物:对于部分患者,还可能根据病情选用磺胺吡啶等药物,但同样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疱疹样皮炎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需特别注意,要确保其无谷胶饮食的严格执行,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控制不当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在药物治疗时,氨苯砜用于儿童需谨慎评估,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排泄与成人不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能更高,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且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严格的饮食控制等,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时才考虑使用药物,并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进行。
老年患者:老年疱疹样皮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例如,老年患者使用氨苯砜或糖皮质激素时,要密切关注是否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波动,需加强血糖监测;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氨苯砜可能需要关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同时,老年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加,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一些治疗疱疹样皮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如氨苯砜可能通过胎盘,在妊娠期使用需充分评估利弊。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时,也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调整用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