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荨麻疹患儿需密切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包括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荨麻疹情况和整体精神状态;采取合适物理降温措施,如调节环境、体表降温;把握及时就医时机,出现持续发热、荨麻疹急剧加重等情况要就医,医院会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婴儿期患儿护理要轻柔且密切观察,儿童期患儿要安抚情绪并注意营养水分补充。
一、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
1.体温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体温范围略有不同,婴儿直肠温度36.5-37.5℃,口腔温度36.2-37.3℃,腋下温度36-37℃;儿童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一般在36-37℃。若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等不适,需谨慎考虑药物退热,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
同时关注荨麻疹的情况,如皮疹的范围、是否有新出皮疹、瘙痒程度等。
2.一般状况评估
对于幼儿及儿童,要注意其整体精神状态,如是否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的反应等。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等伴随症状,无论体温如何,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病情较为复杂,不仅仅是单纯的荨麻疹伴随发热,可能有其他合并情况。
二、物理降温措施
1.散热措施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50%-60%。对于发热伴荨麻疹的儿童,避免穿着过多衣物或盖过厚的被子,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以利于散热。
体表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约10-15分钟,每1-2小时可重复一次。温水擦浴能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且相对比较安全,尤其适合低龄儿童体温不是很高的情况。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部、腹部等敏感部位,防止引起不适。
三、及时就医评估
1.就医时机
当荨麻疹患儿出现发热时,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体温虽然不高但荨麻疹症状急剧加重,如皮疹迅速蔓延全身、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影响患儿进食和睡眠等情况,都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因为荨麻疹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皮肤表现,如感染相关性荨麻疹等,发热也可能是感染等因素引起,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自身免疫和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即使发热体温不高,只要有荨麻疹伴随发热,也应谨慎对待,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2.医院检查
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荨麻疹的形态、分布等情况,同时可能会询问病史,了解发热及荨麻疹出现的先后顺序等。还可能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帮助明确病因,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患儿
婴儿皮肤较为娇嫩,在进行物理降温擦拭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同时,婴儿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一旦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告知医生。因为婴儿对发热和疾病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评估和处理。
2.儿童期患儿
较大儿童如果能配合,要向其解释就医的必要性,安抚其情绪。在就医过程中,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同时,要注意儿童在发热期间的营养和水分补充,鼓励其适当多饮水,以防止脱水,但要避免强迫喂食等不当行为,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