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可引发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中耳炎、肺炎等多种病症,不同病症有各自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如风湿性心脏病是因链球菌成分与心脏瓣膜有交叉抗原性致瓣膜炎症损伤,儿童、有遗传易感性、病情重等易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致炎症,儿童、未及时有效治疗、免疫功能弱易患等。
一、风湿性心脏病
1.发生机制: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在感染后2-3周左右,可能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与人体心脏瓣膜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攻击链球菌时,误将心脏瓣膜等组织当作攻击目标,导致心脏瓣膜出现炎症损伤。
2.影响因素:儿童时期患猩红热相对更容易引发风湿性心脏病,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更易出现异常。如果患儿本身有遗传易感性,即家族中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那么患猩红热后发生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另外,猩红热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有影响,病情较重、链球菌感染控制不及时的患儿发生风湿性心脏病的几率更高。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1.发生机制:同样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链球菌的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肾小球炎症,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在猩红热发病后1-3周左右出现。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尤其是5-14岁的儿童较为多见,因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免疫系统与链球菌感染的相互作用更易引发肾炎相关的免疫反应。如果患儿在猩红热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持续存在,就会增加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风险。同时,个体的免疫状态也有影响,免疫功能较弱的患儿更易在猩红热后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关节炎
1.发生机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关节部位出现炎症。可能是链球菌的抗原成分引发关节滑膜等组织的免疫炎症,出现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关节炎表现。
2.影响因素:猩红热发病时的年龄是一个因素,儿童患猩红热后发生关节炎的情况相对较多。如果患儿在猩红热期间活动较多或者关节受到不当刺激,可能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另外,患儿的自身免疫反应强度也有影响,自身免疫反应强烈的患儿更易出现明显的关节炎表现。
四、中耳炎
1.发生机制:猩红热时,细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中耳炎症。因为咽部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链球菌感染咽部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2.影响因素: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直,更容易让细菌从咽部进入中耳,所以儿童患猩红热后发生中耳炎的几率比成人高。如果患儿在猩红热期间有鼻塞等情况,会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增加中耳炎的发生风险。同时,猩红热病情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也为细菌在中耳繁殖创造了条件。
五、肺炎
1.发生机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蔓延至下呼吸道,引起肺炎。链球菌在肺部繁殖,引发肺部炎症反应,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肺炎表现。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猩红热后更易并发肺炎。如果患儿在猩红热期间合并有病毒感染等情况,会进一步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加肺炎的发生几率。另外,患儿的基础健康状况也有影响,本身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儿患猩红热后发生肺炎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