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可通过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共用物品、注意生活环境来预防,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口服抗真菌药物,儿童患脚气要注意药物选择和护理,成年人患脚气需根据生活方式调整并重视基础疾病相关情况。
一、预防措施
(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清洗后要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等部位。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活泼好动,出汗相对较多,更要注意每天清洁脚部并擦干,避免汗液长时间浸渍脚部皮肤引发脚气。成年人若生活方式导致脚部易出汗,如长期进行大量运动等,也需注重清洁和干燥。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如棉质袜子和透气的布鞋、运动鞋等。儿童的脚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选择舒适、透气的儿童专用鞋袜,避免穿着不透气的塑料鞋等。成年人若有长时间行走或运动的需求,要挑选合适的运动鞋以保证脚部通风。
(二)避免共用物品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在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游泳馆等,要避免赤足行走,防止接触到被脚气患者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儿童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通过接触感染脚气。成年人若与他人同住,也应避免共用相关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三)注意生活环境
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干燥,定期对鞋柜等可能滋生真菌的地方进行清洁和消毒。对于儿童的鞋柜,要定期清理并可使用一些温和的消毒剂进行擦拭,防止真菌在鞋柜内滋生,儿童再次穿同款鞋子时感染脚气。成年人若居住环境潮湿,也需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湿度,降低真菌滋生的可能性。
二、治疗方法
(一)局部药物治疗
若已患有脚气,可使用抗真菌的外用药物。常见的抗真菌外用药有咪唑类(如酮康唑乳膏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发挥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误用对儿童皮肤造成不良影响。成年人使用时也应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涂抹,保证药物能够覆盖感染部位。
对于水疱型脚气,在水疱未破溃时可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干燥后再使用抗真菌霜剂;对于糜烂渗出型脚气,应先使用氧化锌粉等收敛干燥,然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
(二)口服抗真菌药物
在病情较为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除非是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严格评估后认为必须使用。成年人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也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脚气时,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抗真菌药物。同时,要加强对儿童脚部卫生的护理,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脚部清洁习惯,家长要帮助儿童做好脚部的清洁和干燥工作,防止脚气反复发作。
(二)成年人
成年人患脚气后,要注意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如果是因工作需要长期穿着不透气鞋子的人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脚部得到通风,如工作间隙适当活动脚部、更换透气鞋袜等。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成年人,患脚气后要更加重视,因为这类人群脚部皮肤感染后容易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积极治疗脚气并控制基础疾病,密切关注脚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