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常见症状包括心跳异常感和伴随症状,心跳异常感有心跳过快(因运动、情绪、疾病等致心率超正常范围,儿童有基础病时表现不同)、心跳过慢(由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致,老年人易出现)、心律不齐(心跳节律不规则,早搏可见于正常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儿童有相关疾病时也会出现);伴随症状有胸闷(与心悸常同时出现,冠心病患者发作时加重,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气短(心悸发作时呼吸急促困难,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儿童有特殊表现)、头晕乏力(因心脏供血不足致脑部等器官供血不足,女性生理期心悸易伴此症状)、出汗(心悸发作伴出汗,甲亢患者常多汗,儿童需观察关联)。
心跳异常感
心跳过快:可表现为心率加快,超过正常范围(成年人正常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有力且速率增快,比如能清晰感知到心脏“怦怦”快速跳动,这种情况可能由运动、情绪激动、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率加快)等多种因素引起。在儿童中,若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时,也可能出现心跳过快导致的心悸表现,且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更依赖家长观察其是否有异常的呼吸急促、面色异常等伴随表现。
心跳过慢:心率低于正常范围,患者会感觉心脏跳动缓慢,甚至有长时间的间歇感,比如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有明显的停顿间隔,常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心脏传导相关问题进而导致心跳过慢引起的心悸。
心律不齐:心脏跳动的节律不规则,可表现为心跳间隔不均匀等情况,患者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有紊乱的感觉,像早搏时,会出现提前的心跳,之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患者会有“漏跳一拍”的感觉,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等情况下,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若有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也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导致的心悸。
伴随症状
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与心悸常同时出现,比如在心悸发作时,同时伴有胸部发紧、呼吸不畅的感觉,常见于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在心悸发作时会加重胸闷症状,不同年龄段的冠心病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更易被忽视。
气短: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患者在心悸发作时会感觉吸气不足或呼吸费力,比如活动后心悸发作时,气短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机体缺氧,从而引起气短,例如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出现明显的气短伴随心悸症状,在儿童心力衰竭中,除了气短、心悸外,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特殊表现。
头晕、乏力:患者会有头晕目眩、身体疲倦无力的感觉,因为心悸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脑部等重要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症状,比如长期心悸的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全身没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在女性生理期时,由于身体状态特殊,若出现心悸,可能更容易伴有头晕、乏力等表现,需要特别关注。
出汗:心悸发作时可能伴有出汗现象,尤其是冷汗,比如在心悸突然发作时,额头、手心等部位会不自觉出汗,这是因为心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除了心悸外,也常伴有多汗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出汗表现可能相似,但对于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出汗情况与其他伴随症状的关联,判断是否由病理因素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