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脑瘫儿童存在多方面发育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时肢体硬、减低时肢体松软,姿势异常有头后仰等多种异常姿势,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残存及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还存在喂养困难和语言发育落后情况,这些异常会影响其各方面发展及健康。
年龄相关影响:2岁是运动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运动发育落后能较明显地被察觉,与正常儿童运动发育里程碑对比差异显著,若不及时干预,会进一步影响后续的运动功能发展,如导致肌肉挛缩、关节畸形等问题。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
表现:儿童肢体较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例如,检查者活动患儿肢体时,感觉像在活动一根僵硬的木棍。
年龄相关影响:2岁儿童肌张力增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肢体运动模式,限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长期可造成肌肉骨骼的变形,影响姿势和运动的协调性。
肌张力减低:
表现:肢体松软,活动时活动度增大,像棉花一样缺乏张力。例如,抱起患儿时感觉体重很轻,肢体不能自主保持一定的姿势。
年龄相关影响:2岁儿童肌张力减低会影响其坐、立、站、走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导致运动发育更为滞后,容易出现姿势不稳定等问题。
姿势异常
常见姿势异常:
表现:可能出现头后仰、角弓反张(身体像弓一样弯曲,头向后仰)、下肢交叉(剪刀步态)等异常姿势。比如,患儿仰卧位时头常向后仰,下肢伸直且内收交叉。
年龄相关影响:2岁儿童的姿势异常与正常儿童应有的正常姿势差异明显,这些异常姿势会干扰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并且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持续的异常姿势还可能导致骨骼、肌肉的适应性改变,加重运动功能障碍。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残存:
表现:正常儿童出生后一些原始反射会逐渐消失,而脑瘫儿童2岁时可能仍存在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例如,刺激患儿手掌,握持反射仍存在,不能正常消失。
年龄相关影响:原始反射的残存与大脑的发育成熟度有关,2岁时原始反射残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可能存在异常,影响神经对肌肉和运动的正常调控,进而影响运动功能的正常发展。
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
表现:正常儿童会有一些保护性反射来维持平衡和避免摔倒,如当身体倾斜时会出现调整姿势的保护性反射,而脑瘫儿童可能这些反射减弱或缺失。例如,让患儿处于可能摔倒的姿势时,不能及时做出保护性调整姿势的动作。
年龄相关影响:2岁儿童保护性反射的异常会增加其摔倒、受伤的风险,同时也不利于其自主运动能力的完善和平衡感的建立,影响其独立活动能力的发展。
喂养困难
表现:
可能出现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吃奶时容易呛咳等情况。比如,吃奶过程中频繁停顿,吞咽动作不顺畅。
年龄相关影响:2岁儿童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但脑瘫儿童由于口腔、咽喉部的肌肉控制异常,喂养困难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营养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体的身体状况和神经发育。
语言发育落后
表现:
2岁正常儿童能说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等,而脑瘫儿童可能语言发育迟缓,如不能正常发音、词汇量少、不能理解简单指令等。例如,不能清楚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对“把玩具递给我”这样的简单指令不能正确执行。
年龄相关影响:语言发育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2岁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语言发育落后会影响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限制其与外界的交流互动,进而影响其心理和认知的发展,与正常儿童在语言交流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