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腮腺炎需从接种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及关注特殊人群等方面入手。儿童18-24月龄和4-6岁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有接触史可应急接种;要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远离患者、分开使用个人物品;儿童要保证睡眠、饮食、锻炼和保暖,免疫力低下人群要严格防护。
一、接种疫苗
1.接种时间:
儿童可在18-24月龄时接种第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4-6岁时接种第2剂。这是因为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免疫系统逐渐发育,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有效预防腮腺炎病毒感染。对于有腮腺炎接触史的易感儿童(特别是1岁以上儿童),可应急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
2.疫苗作用原理:疫苗中的腮腺炎病毒经过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腮腺炎病毒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启动免疫反应,清除病毒,达到预防发病的目的。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能有效清除手上可能沾染的腮腺炎病毒。例如,采用六步洗手法,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这样可以将手部的病毒洗净,减少通过手部接触口鼻等途径感染腮腺炎的机会。儿童由于卫生意识相对较弱,家长应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比如可以通过儿歌等方式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保持环境清洁通风:
居住和学习、工作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一般来说,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降低环境中腮腺炎病毒的浓度。对于儿童的教室、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更要加强通风换气。同时,要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擦拭桌椅、玩具等物品,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患者:
腮腺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与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如果发现身边有腮腺炎患者,要提醒儿童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建议至少1米以上。因为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近距离接触容易被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远离腮腺炎患者。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腮腺炎患者,应让患者隔离治疗,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隔离期为发病后2周左右。
2.注意个人物品分开使用:
不与腮腺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例如,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可能沾染病毒,健康人使用后容易被感染。儿童的生活用品如水杯、毛巾等要专人专用,并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四、关注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是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家长要格外关注。除了上述措施外,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儿童的自身免疫力。比如让儿童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时间可以根据年龄调整,年龄较小的儿童每次活动15-30分钟,年龄较大的儿童可适当延长至1-2小时。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保暖,避免着凉,因为着凉可能会降低儿童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
2.免疫力低下人群: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更要严格采取预防措施。这些人群感染腮腺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恢复也更困难。他们除了要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措施外,还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要佩戴口罩,加强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