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胚胎发育时心肌覆盖冠状动脉未退缩完全形成,收缩时压迫冠状动脉致狭窄,舒张时恢复,可无症状或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等表现,靠冠脉造影等诊断,分药物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解剖结构方面的影响
当心脏收缩时,心肌桥会对其下方的冠状动脉产生压迫,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心脏舒张时,压迫解除,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
心肌桥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的发育异常有关。在胚胎发育的第7-9周,心肌呈纵行和斜行走向,覆盖在冠状动脉上,正常情况下这些覆盖心肌会逐渐退缩,如果退缩不完全就形成了心肌桥。
心肌桥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情况:许多心肌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冠脉造影等检查时被发现。这是因为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程度较轻,心肌的供血不足不明显,所以没有相关临床症状表现出来。
有症状情况
心绞痛:是心肌桥较常见的症状,多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作,疼痛性质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可呈压榨性、闷痛等,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这是由于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神经引起疼痛。
心律失常: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早搏等。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悸、心跳停顿感等。
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血流急剧减少,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
心肌桥的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可以发现冠状动脉某一段在收缩期出现狭窄,舒张期恢复正常的“挤奶现象”。
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更精确地观察心肌桥处冠状动脉的结构,了解心肌桥的厚度、对冠状动脉压迫的程度等。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也可以初步诊断心肌桥,能显示心肌桥的位置、范围等情况,但准确性相对冠状动脉造影稍低。
心肌桥的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它可以减慢心率,延长心脏舒张期,从而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改善心肌供血;还有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等,能抑制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心肌桥松解术,通过手术切断心肌桥,解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
不同人群心肌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心肌桥相对少见,若发现心肌桥,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心肌桥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而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没有症状,一般以观察为主,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由于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与成人不同,药物使用需更加谨慎。
成年人群:成年心肌桥患者如果没有症状,平时要注意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的因素,定期体检;如果有症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对于需要手术的成年患者,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后决定是否手术。
老年人群:老年心肌桥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综合管理,药物治疗需考虑与其他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在充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