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腋窝淋巴结疼可能由感染性因素、肿瘤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乳腺本身感染(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和腋窝淋巴结自身感染(细菌、病毒感染);肿瘤性因素有乳房肿瘤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如乳腺癌等)和腋窝淋巴结自身的肿瘤(如腋窝淋巴结恶性淋巴瘤);其他因素包含乳腺增生(与内分泌失调等生活方式有关)、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一、感染性因素
(一)乳腺本身感染
1.哺乳期乳腺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这是因为哺乳期女性乳腺组织血供丰富,且乳汁是良好的培养基,若乳头破损,细菌易侵入。比如,初产妇由于哺乳经验不足,可能更易发生乳头皲裂,从而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临床表现:除了乳房腋窝淋巴结疼外,还可出现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腋窝淋巴结会肿大,有压痛。
2.非哺乳期乳腺炎
生活方式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与自身免疫、吸烟、乳头内陷等因素有关。比如乳头内陷的女性,乳头局部卫生不易保持,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乳房及腋窝淋巴结疼痛。
临床表现:乳房可出现肿块、疼痛,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病情有反复性。
(二)腋窝淋巴结自身感染
1.细菌感染
病史因素:患者可能有皮肤破损史,比如腋窝皮肤擦伤等,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腋窝淋巴结引发感染。
临床表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局部皮肤可能有红肿,严重时可形成脓肿,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病毒感染
年龄因素: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一些病毒导致腋窝淋巴结炎。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青少年,由EB病毒感染引起,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表现。
二、肿瘤性因素
(一)乳房肿瘤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1.乳腺癌
年龄与性别因素: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女性,男性也可发病但相对少见。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发病风险更高。比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乳腺癌细胞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引起腋窝淋巴结疼痛。
临床表现:乳房可出现无痛性肿块(但部分也可伴有疼痛),随着病情进展,腋窝淋巴结逐渐肿大,质地硬,可与周围组织粘连,伴有腋窝淋巴结疼痛。
2.其他乳房恶性肿瘤:如乳房肉瘤等,也可能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导致腋窝淋巴结疼痛,同时乳房局部可出现相应的恶性肿瘤表现,如肿块生长迅速等。
(二)腋窝淋巴结自身的肿瘤
1.腋窝淋巴结恶性淋巴瘤
年龄因素:各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
临床表现:腋窝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可伴有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三、其他因素
(一)乳腺增生
1.生活方式因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劳累等生活方式可诱发乳腺增生。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可累及腋窝,月经前症状多加重,月经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触及乳腺结节,腋窝淋巴结可能有轻度肿大疼痛。
(二)免疫系统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性别与年龄因素:多见于育龄女性。
临床表现:除了有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外,可出现乳房及腋窝淋巴结疼痛,同时可能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等其他系统症状。
如果出现乳房腋窝淋巴结疼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腋窝淋巴结超声、钼靶等)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