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免疫反应(Ⅰ型超敏反应),症状有皮肤(湿疹等)、消化道(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喘息等)表现,检查有皮肤点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乳糖不耐受因乳糖酶缺乏致乳糖不能消化吸收,消化道表现为腹泻等,检查有乳糖氢呼气、粪便乳糖测定;饮食干预上牛奶过敏需完全避牛奶蛋白食物并换特殊配方奶,乳糖不耐受可依情况选不同干预方式,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护理。
一、发病机制不同
牛奶过敏是宝宝的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了过度的免疫反应,属于Ⅰ型超敏反应。例如,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等蛋白质作为外来抗原,刺激宝宝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当再次接触牛奶蛋白时,这些抗体就会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使得摄入的乳糖不能在小肠内被充分消化吸收,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等,从而引起肠道不适等症状。
二、症状表现差异
牛奶过敏症状
皮肤方面:可出现湿疹、荨麻疹等,湿疹多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瘙痒明显,宝宝可能会不停地搔抓。例如,有的宝宝在接触牛奶后数小时内就可能出现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湿疹样皮疹。
消化道方面:可出现呕吐、腹泻、便血等。呕吐可以是频繁的喷射性呕吐,腹泻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便血可能表现为大便带血,严重时可能出现血性腹泻。
呼吸道方面:可能出现喘息、咳嗽等,严重的牛奶过敏还可能导致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乳糖不耐受症状
消化道方面: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酸臭味,同时可能伴有腹胀、肠痉挛性腹痛等,宝宝可能会因为腹痛而哭闹不安。一般不会出现呕吐、便血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牛奶过敏相关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牛奶过敏原液体滴于宝宝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15-20分钟后局部会出现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宝宝血清中针对牛奶蛋白的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是否过敏,如果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牛奶过敏。
乳糖不耐受相关检查
乳糖氢呼气试验:让宝宝口服一定量的乳糖,然后定时收集宝宝呼出的气体,检测其中氢气的含量。如果乳糖不耐受,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呼气中氢气含量会升高。
粪便乳糖测定:检测宝宝粪便中的乳糖含量,如果粪便中乳糖含量升高,提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四、饮食干预方式不同
牛奶过敏:需要完全避免摄入含牛奶蛋白的食物,例如母乳妈妈要回避牛奶及奶制品,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要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等特殊配方奶粉。
乳糖不耐受: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干预方式。如果是轻度乳糖不耐受,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妈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乳糖摄入;也可以选择含乳糖酶的配方奶,或者在喂奶前给宝宝补充乳糖酶,帮助消化乳糖;对于严重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能需要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
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出现疑似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在处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等干预措施。同时,要注意宝宝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引起皮肤感染等。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早产儿等,更要谨慎处理,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检查和干预,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