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隆胸手术涵盖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术前需医学评估与检查,与医生沟通选择假体并确定麻醉方式;术中涉及切口设计与分离、假体植入层次及放置调整;术后要做好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并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育龄期女性、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吸烟者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术前准备阶段
1.1.医学评估与检查
需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传染病筛查(如HIV、乙肝、丙肝),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女性需避开月经期,因经期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对于有乳腺疾病史(如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或家族遗传史者,需通过乳腺B超、钼靶或MRI进一步评估。
1.2.假体选择与沟通
根据个体胸廓宽度、皮肤弹性及预期效果,医生会与患者共同选择假体类型(硅胶或盐水)、形状(圆形或水滴形)及体积。需考虑假体表面纹理(光面或毛面),毛面假体可降低包膜挛缩发生率,但可能增加血清肿风险。
1.3.麻醉方式确定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需术前评估心肺功能,确保患者无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麻醉禁忌。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者,需调整麻醉方案,如增加支气管扩张剂使用。
二、术中操作流程
2.1.切口设计与分离
常用切口包括腋窝、乳晕下及乳房下皱襞。腋窝切口隐蔽性最佳,但分离路径长,可能损伤神经;乳晕下切口适合已生育女性,但可能影响哺乳功能;乳房下皱襞切口操作直接,但疤痕可见性较高。医生会根据患者需求及解剖特点选择。
2.2.假体植入层次
植入层次分为乳腺后、胸大肌后及双平面。乳腺后层次手术简单,但假体边缘易显形;胸大肌后层次可减少包膜挛缩,但可能因肌肉收缩导致假体移位;双平面技术结合两者优势,需通过内窥镜辅助分离胸大肌下缘。
2.3.假体放置与调整
将假体置于分离腔隙后,需调整位置确保对称,并通过触诊确认无折叠或扭曲。盐水假体需现场充盈,需严格控制充盈量以避免过度膨胀导致组织损伤。
三、术后处理与恢复
3.1.伤口护理与引流
术后需放置引流管24~48小时,以排出腔隙内积血,减少血清肿形成。引流液量每日应少于30ml方可拔管。伤口需保持干燥,术后7天拆线,期间避免沾水及剧烈运动。
3.2.疼痛管理与活动限制
术后24~48小时疼痛最明显,可通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需避免上肢过度活动(如提重物、伸展运动),以防假体移位。术后4周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3.3.长期随访与并发症监测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需复查,通过超声或MRI评估假体完整性及包膜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包膜挛缩(发生率3%~15%)、假体破裂(硅胶假体年破裂率0.5%~1%)及感染(发生率1%~2%)。若出现乳房硬化、疼痛或形态异常,需及时就诊。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育龄期女性
假体隆胸不影响哺乳功能,但需选择乳腺后或双平面植入层次,避免损伤乳腺导管。术前需告知医生哺乳史,以调整手术方案。
4.2.老年患者(>50岁)
因皮肤弹性下降,需选择较小体积假体以避免假体边缘显形。同时需评估心肺功能,确保耐受全身麻醉。
4.3.肥胖患者(BMI>30)
肥胖可能增加术后感染风险,需严格控制术前血糖(空腹血糖<7mmol/L)及术后伤口护理。建议减重至合理范围后再行手术。
4.4.吸烟者
吸烟会延迟伤口愈合,增加血清肿及感染风险。需术前至少2周戒烟,术后继续避免吸烟至伤口完全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