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方法多样,不一定首选手术。可药物治疗,初次发作等可用药,儿童用药需特注意;非药物可试迷走神经刺激法,老人、儿童用有讲究;导管消融术适用于频繁发作等情况,但非所有患者需立即手术,儿童手术需综合评估,要依患者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初次发作或偶尔发作且症状可耐受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常用的初始方法。例如腺苷,它能迅速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作用时间短暂,需快速静脉注射。研究表明,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较高,一般在70%-90%左右。不过,腺苷可能会引起短暂的不良反应,如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部不适等,但通常是暂时的。
普罗帕酮也是常用药物之一,它通过阻断钠通道发挥作用。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普罗帕酮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也较为可观。但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需要谨慎,因为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加重等不良后果。
2.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例如,在使用腺苷时,儿童的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以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而且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迷走神经刺激法
1.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发作时间较短、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可尝试迷走神经刺激法。比如Valsalva动作,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反射性地刺激迷走神经,从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有研究发现,约30%-50%的患者通过Valsalva动作可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对于颈动脉窦按摩,适用于成人患者,但需要谨慎操作。按摩时应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因为不当的按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一般先按摩右侧,每次不超过5-10秒,如果无效再按摩左侧,且两侧不宜同时按摩。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进行颈动脉窦按摩时风险较高,应避免或谨慎使用该方法。而儿童一般不采用颈动脉窦按摩的方法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因为儿童的颈动脉窦较为敏感,容易引起严重的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三、导管消融术(手术的一种情况)
1.适用情况:
对于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消融术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通过导管消融术可以根治。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也在80%-90%左右。
但并不是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都需要立即进行导管消融术。对于发作不频繁、症状轻微且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可以继续观察,暂不考虑手术。
2.年龄与手术风险:
儿童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病情和身体状况。儿童的心脏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儿童的血管较细,操作难度较大,而且术后恢复需要特别关注。在决定是否对儿童进行导管消融术时,需要充分评估手术的获益与风险,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优先考虑先通过药物等保守方法治疗,若病情需要再谨慎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总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发作频率、症状严重程度、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选择治疗方案,不一定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