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脂、血糖检查)、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头颅CT或MRI),各检查项目针对不同指标、人群及疾病有相应意义,用于筛查、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一、血液检查项目
1.血脂检查
指标及意义: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TC、高TG、高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脂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血脂水平相对偏高的风险较高,男性和绝经后女性HDL-C水平通常低于绝经前女性。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血脂水平,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血脂检查更应重视。
2.血糖检查
指标及意义:主要有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等。血糖异常,如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同年龄人群血糖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和青少年与成年人的血糖正常范围有差异,女性在妊娠期间血糖要求更为严格。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需重点关注血糖情况。
二、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
意义: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正常范围与成年人不同。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心电图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改变,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等人群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通过常规心电图能初步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心脏电活动异常情况。
三、超声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意义:能够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肌厚度、瓣膜的运动情况以及心脏的射血分数等。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阶段心脏结构和功能有生理变化,老年人心脏结构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心脏负担加重,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需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2.颈动脉超声
意义:可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性质等。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年龄人群颈动脉超声表现不同,中老年人颈动脉IMT增厚的概率相对较高,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四、影像学检查
1.冠状动脉造影
意义: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等。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有吸烟史、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头颅CT或MRI
意义:头颅CT可快速筛查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头颅MR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实质病变的显示比CT更敏感。不同年龄人群脑血管疾病的表现有差异,老年人脑血管储备能力下降,发生脑梗死等疾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更年期)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表现也有其特点,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病史的人群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