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主要表现有阴道流血和腹痛,常见原因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子宫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父亲因素、环境因素,诊断靠超声检查及血孕酮、hCG测定,处理有一般处理、医疗干预,高龄孕妇和有不良孕产史孕妇需特殊注意。
一、主要表现
阴道流血: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开始时阴道出血量少,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血量逐渐增多。
腹痛: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仅感腰部酸胀,而部分患者腹痛较为剧烈。
二、常见原因
胚胎因素: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例如,精子或卵子的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兆流产;孕妇患有严重贫血、心力衰竭等疾病,可使胎儿缺氧,也会引起先兆流产。
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妊娠早期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不足,不能维持蜕膜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先兆流产,研究表明约80%的先兆流产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也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如存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可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影响胎盘血供,引起先兆流产。
子宫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可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宫腔内环境,导致先兆流产;宫颈内口松弛可在妊娠中晚期出现流产,早期也可能表现为先兆流产的症状。
不良生活习惯:过量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均可能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例如,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
环境因素:孕妇接触过多的放射线和砷、铅、甲醛、苯等化学物质,可引起先兆流产。
三、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胚胎或胎儿的发育情况,如孕囊的位置、大小,有无胎心搏动等。如果孕囊形态不规则、位置异常或胎心搏动消失等,可能提示先兆流产。
血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动态监测血孕酮和hCG水平有助于判断胚胎的发育情况。一般来说,先兆流产患者的血hCG水平较正常妊娠相应孕周低,且翻倍不良;血孕酮水平也往往低于正常范围。
四、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孕妇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但并不需要绝对卧床。心理上要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加重先兆流产的症状。
医疗干预:如果经过检查考虑黄体功能不全等内分泌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可给予孕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黄体酮等。但具体的药物使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孕妇不能自行随意用药。
特殊人群提示
高龄孕妇: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子质量下降,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升高,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孕妇在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应更加积极地进行相关检查,如详细的染色体检查等,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同时,高龄孕妇要更加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此类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较高。在本次妊娠中,需要更早地进行监测,如早期进行超声检查、血hCG和孕酮的监测等。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和相关处理,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