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月自闭症小孩在社交互动、语言发育、行为、兴趣方面有异常表现,如眼神交流少、对他人缺乏兴趣、语言发展滞后及形式异常、刻板重复行为、对环境变化敏感、兴趣范围狭窄等,家长发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诊断,早期干预重要,要给予关爱耐心,配合专业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等干预。
对他人缺乏兴趣:正常14个月小孩可能会对周围人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好奇,比如会关注家人的动作、表情等,而自闭症小孩通常对他人的存在不太在意,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主动去亲近家人、参与家庭互动场景,比如家人做出吸引他的动作时,反应较为平淡,缺乏正常小孩应有的积极回应,这是由于其社交动机发育异常,大脑中与社会奖励相关的神经通路功能受损,使得对他人的兴趣降低。
语言发育方面的表现
语言发展滞后:正常14个月小孩一般已经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比如会叫“爸爸”“妈妈”等简单的叠音,并且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把玩具给我”等。但自闭症小孩往往语言发育明显落后,可能到14个月还不会发出有意义的音节,或者即使能发出声音,也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功能,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像不会通过语言说“我要喝水”等,这是因为其语言中枢发育及语言相关的神经环路功能异常,影响了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能力,从基因层面研究发现,自闭症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干扰语言相关脑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连接。
语言形式异常:可能出现刻板重复的语言,比如反复重复某个词语、句子,而不是正常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例如一直重复说“我的”“我的”,没有根据情境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这与大脑中语言的语义处理和表达的异常调控有关,异常的神经信号传导导致语言的表达不符合正常的社交交流情境,处于一种刻板重复的状态。
行为方面的表现
刻板重复行为:会出现刻板的动作,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是无目的的重复,持续进行。比如持续不断地拍手,很难被转移注意力,这是由于大脑基底节等区域的神经回路异常,导致运动控制和行为调节出现障碍,使得行为呈现出刻板重复的模式,从神经递质角度看,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衡可能参与了这种刻板行为的发生机制。
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比如家里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了,或者日常的活动顺序有变动,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哭闹等情绪反应。正常儿童可能对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自闭症小孩由于大脑对环境信息的处理方式异常,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灵活适应环境的改变,其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异常,导致对环境变化过度反应。
兴趣方面的表现
狭窄的兴趣范围: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专注的兴趣,而对大多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缺乏兴趣。例如只对某一种类型的玩具,像旋转的轮子等特别着迷,长时间反复玩,而对其他丰富多彩的玩具不感兴趣,这是因为其大脑的奖赏系统和兴趣相关脑区的功能特异性改变,使得注意力聚焦在非常狭窄的事物上,与正常儿童广泛的兴趣发展模式不同,这种兴趣狭窄的特点在神经发育早期就逐渐显现出来,与脑区的局部过度激活或功能连接异常有关。
温馨提示:如果发现14个月小孩出现上述较多的异常表现,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因为自闭症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年龄越小干预效果相对越好。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营造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地改善症状,促进其社交、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育情况,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