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脱水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病因治疗(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止吐、止泻、补液);特殊人群(儿童)需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要培养良好生活方式,有既往病史要充分考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儿童急性胃炎的症状
儿童急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为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由于无法准确表达疼痛位置,常以双手捧腹等动作示意。例如,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炎症刺激胃黏膜及周围组织,可导致腹痛症状。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甚至是血性物质。这是因为胃黏膜受到刺激后,胃的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受阻而引起呕吐。比如,食用了不洁食物后,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呕吐。
腹泻: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如果是由肠道感染相关因素导致的急性胃炎,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从而引起腹泻。
全身症状
发热: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胃炎,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儿童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从低热到高热不等。这是身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对抗感染病原体的表现。例如,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急性胃炎,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脱水表现:严重呕吐、腹泻的儿童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口干、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因为大量体液丢失,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功能。
二、儿童急性胃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发病期间应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减轻胃的负担。例如,对于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胃炎儿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
休息: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让儿童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减少活动量,使机体能更好地应对疾病。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目前针对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例如,明确是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胃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对症治疗
止吐:对于呕吐严重的儿童,可使用止吐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止泻:若腹泻明显,可适当使用止泻药物,但要注意避免儿童脱水加重。
补液:对于有脱水表现的儿童,需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轻度脱水,严重脱水时则需要静脉补液。
三、特殊人群(儿童)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急性胃炎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且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婴幼儿的胃肠功能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调整和补液等措施要更细致,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例如,婴儿急性胃炎时,选择口服补液盐的浓度和量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精准计算。
生活方式:平时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等,减少急性胃炎的发生风险。比如,让儿童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过度进食零食等。
病史因素:如果儿童有既往的胃部疾病史或过敏史等,在治疗急性胃炎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儿童既往对某种抗生素过敏,在选用抗感染药物时就要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