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压高的造成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因素(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疾病因素(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年龄和性别因素(年龄增长致血管硬化弹性降、更年期前后女性舒张压升高风险差异)及遗传因素(家族有高血压病史者更易舒张压高)。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钠盐是导致舒张压升高的重要因素。钠盐摄入过多会使人体钠离子增多,引起钠水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管压力增高,尤其是舒张压。例如,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人群发生舒张压升高的风险显著高于低盐饮食人群。
过量饮酒:酒精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舒张压升高。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引起舒张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影响血液循环,使得舒张压升高。而且,缺乏运动还会影响身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进一步干扰血压的稳定。
3.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舒张压升高。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这也是舒张压升高的常见诱因之一。
二、疾病因素
1.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紊乱。肾脏病变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正常调节,使得RAAS被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它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伴有舒张压不同程度的升高。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过多的肾素,激活RAAS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其中舒张压升高较为明显。肾动脉狭窄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临床上通过检查肾动脉超声等可发现狭窄部位。
2.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患者除了舒张压升高外,还常伴有低血钾等表现,通过检测血液中醛固酮水平等可辅助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速度,使心率增快,心脏输出量增加,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舒张压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通常还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年龄和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发生硬化,弹性降低。血管弹性下降会使血管在心脏舒张期时不能有效地扩张以缓冲血压,导致舒张压升高。一般来说,中老年人发生舒张压升高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血管的生理性老化有关。
2.性别:在更年期前,女性的雌激素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女性舒张压升高的发生率相对男性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此时女性舒张压升高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水平。
四、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尤其是有舒张压升高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生舒张压升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等多个方面,使个体更容易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例如,某些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多态性改变,会增加个体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