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常见病毒病原体,6个月-2岁婴幼儿易感;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病毒病原体,各年龄段小儿可感染,集体场所易聚集发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致小儿腹泻,各年龄小儿可感染,婴幼儿易受侵袭;空肠弯曲菌通过污染食物传播致小儿腹泻,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小儿易感染。小儿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易继发真菌性腹泻,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小儿秋冬季易发生。
一、病毒病原体
(一)轮状病毒
1.特点: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幼儿普遍易感,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腥臭味,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在秋冬季高发,占小儿腹泻病例的相当大比例。
2.年龄因素影响: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所以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旦感染轮状病毒,病情相对较重,出现中重度脱水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二)诺如病毒
1.特点:诺如病毒也是秋冬季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小儿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腹泻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呕吐症状也较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在秋冬季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2.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小儿均可感染诺如病毒,但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相对更易在集体场所发生感染。由于小儿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在集体环境中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多,所以感染风险较高。
二、细菌病原体
(一)致病性大肠杆菌
1.特点: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小儿腹泻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属于埃希氏菌属。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粪-口传播,在秋冬季也可导致小儿腹泻发生。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常呈黏液状,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一些研究显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在小儿腹泻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2.年龄因素影响:各年龄阶段小儿均可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但婴幼儿由于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相对更容易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袭,感染后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胃肠道症状。
(二)空肠弯曲菌
1.特点:空肠弯曲菌也是导致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细菌病原体,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蛋类等)传播。小儿感染空肠弯曲菌后,腹泻是主要症状之一,大便多为脓血便或黏液便,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相对成人更容易感染空肠弯曲菌,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可能与儿童的饮食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他们在接触被空肠弯曲菌污染的食物时,感染风险较高。
三、其他病原体
(一)真菌
1.特点:在秋冬季,小儿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或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容易继发真菌性腹泻。常见的引起小儿腹泻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等。患儿腹泻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大便可呈豆腐渣样,同时可能伴有口腔念珠菌感染等表现。
2.年龄因素影响:婴幼儿由于肠道正常菌群易受影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相对较多,所以在秋冬季更容易因菌群失调等原因继发真菌性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无论年龄大小,在秋冬季都有较高的真菌性腹泻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