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受自身因素(皮肤类型如肤色、张力,年龄如儿童青少年和成纤维细胞活性、老年人修复能力;创伤相关因素如创伤深度、感染;其他因素如遗传倾向、激素水平如青春期雄激素、孕期激素变化)影响,自身因素中深色皮肤、皮肤张力大、儿童青少年易增生,老年人相对低且难修复;创伤深度深达真皮深层及以下易增生,表浅创伤概率低,感染会加重炎症促增生;遗传使有家族史者易增生,激素变化也影响疤痕形成。
一、自身因素
(一)皮肤类型
1.肤色与疤痕增生关系:深色皮肤人群相对浅色皮肤人群更易发生疤痕增生,这与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等因素有关,黑色素细胞相关的生理过程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及疤痕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等环节,例如有研究发现深色皮肤个体伤口愈合时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进而增加疤痕增生风险。
2.皮肤张力:皮肤张力较大的部位,如关节部位(肘、膝、肩等),由于关节活动会使伤口持续受到牵拉,影响伤口正常愈合过程,导致胶原蛋白等组织异常沉积,容易引发疤痕增生。因为皮肤张力会改变局部组织的力学环境,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和胶原蛋白的排列方式,正常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应有序排列,而在高张力部位这种有序排列被打破,促使疤痕组织过度增生。
(二)年龄因素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成纤维细胞活性较强,组织修复过程中胶原蛋白合成代谢旺盛,相对容易出现疤痕增生。例如在儿童时期受到外伤后,疤痕增生的发生率较成年人更高,这与青少年身体代谢活跃,细胞增殖能力强有关。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成纤维细胞功能减退,伤口愈合过程缓慢,而且胶原蛋白的质量和排列也不如年轻人,所以老年人发生疤痕增生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修复也相对困难。
二、创伤相关因素
(一)创伤深度
1.深达真皮深层及以下的创伤:当创伤深达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时,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沉积会超出正常修复范围,容易导致疤痕过度增生。因为真皮深层及以下的创伤涉及更多的组织修复成分,成纤维细胞会大量增殖并合成过多的胶原蛋白,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疤痕增生组织。
2.表浅创伤:表浅创伤一般仅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伤口愈合相对容易恢复正常皮肤结构,疤痕增生发生概率较低,通常能较好修复,形成的疤痕不明显或可自行恢复。
(二)创伤感染
1.感染对疤痕增生的影响:创伤后如果发生感染,会刺激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加重。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这些细胞因子会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同时还会影响伤口愈合的正常进程,导致疤痕组织过度增生。例如有研究表明感染的伤口中疤痕增生的发生率比未感染伤口高出数倍。
三、其他因素
(一)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疤痕增生的遗传史,个体发生疤痕增生的可能性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成纤维细胞对生长因子等信号的响应,使得某些个体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胶原蛋白等成分的异常过度合成。例如有家族性疤痕增生病史的人群,其体内的基因可能存在与疤痕形成相关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疤痕增生的易感性增加。
(二)激素水平
1.青春期激素变化: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会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疤痕增生的风险。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激素变化,皮肤创伤后更易出现疤痕增生现象。
2.孕期激素影响: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也可能对疤痕形成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孕期女性创伤后疤痕增生的情况与非孕期有所不同,激素变化可能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等方式影响疤痕的形成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