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瘤需先初步评估,包括自我检查与医学检查手段;再判定性质,通过活检区分良恶性;良性肿瘤可观察随访或手术治疗;恶性乳腺癌手术有保乳和全切等,还有辅助治疗;康复护理要适当锻炼,长期随访关注复发等情况,不同年龄等人群有不同特点及考量。
一、乳房肿瘤的初步评估
1.自我检查与症状观察
女性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关注乳房是否有肿块、结节,乳房皮肤是否有橘皮样改变、乳头是否有溢液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乳房肿瘤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年轻女性乳房肿瘤相对更易活动,而老年女性可能更易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自我检查时需更加细致且提高警惕。
男性也可能患乳房肿瘤,若发现乳房异常肿块等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2.医学检查手段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房内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等情况,能初步判断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等,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无辐射,较为安全。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发现微小钙化等有优势,但对年轻致密乳房的显示效果不如超声,一般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可考虑进行一次钼靶检查,有辐射,需注意防护。
磁共振成像(MRI):对乳房肿瘤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钼靶和超声检查可疑的情况,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等,但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二、乳房肿瘤的性质判定
1.活检
空心针活检:通过空心针获取乳房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较为准确地判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都可进行,操作相对简便,并发症较少。
切除活检:对于较大的肿块或其他检查难以明确性质的肿块,可考虑切除肿块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良性乳房肿瘤的处理
1.观察随访
对于一些较小的、无症状的良性乳房肿瘤,如纤维腺瘤等,若生长缓慢且无恶变倾向,可定期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观察其变化。年轻女性的良性纤维腺瘤可能在妊娠、哺乳后有一定变化,但一般定期随访即可。
2.手术治疗
若良性肿瘤较大、有压迫症状或影响美观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如纤维腺瘤可采用肿块切除术等。
四、恶性乳房肿瘤(乳腺癌)的处理
1.手术治疗
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外形。对于适合保乳且有保乳意愿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可考虑此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乳房全切术:对于一些晚期或不适合保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乳房全切术。
2.辅助治疗
化疗: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情况,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化疗以杀灭残余癌细胞。不同年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化疗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
放疗:可用于术后降低局部复发风险等情况。
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采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抑制激素对肿瘤的刺激。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如HER-2阳性乳腺癌可使用靶向药物,能更精准地治疗肿瘤,副作用相对可能更有针对性,但也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等情况。
五、康复与随访
1.康复护理
术后患者需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等。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可能有所调整,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锻炼对身体外形和功能的恢复以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老年患者需考虑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2.长期随访
乳房肿瘤患者无论良性还是恶性,都需要长期随访。定期进行乳腺相关检查以及时发现复发等情况,随访时间根据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前几年可能每3-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期密切的随访。特殊病史人群如曾患乳腺癌有复发高危因素的,随访需更加频繁且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