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腹腔积液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性因素有腹腔内细菌、病毒感染及全身感染波及腹腔;非感染性因素涉及腹腔内肝脏、腹膜等疾病及其他腹腔脏器疾病;其他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创伤、药物因素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腹腔内感染
1.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结核性腹膜炎,导致腹腔积液产生。结核杆菌感染多有结核接触史,患儿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通过结核菌素试验、腹水结核菌检查等可辅助诊断。另外,革兰阴性杆菌等引起的腹膜炎也会引发腹腔积液,常因腹腔脏器穿孔等原因导致细菌侵入腹腔引起炎症反应,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等渗出到腹腔形成积液。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腹腔,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腹膜炎,也可能导致腹腔积液产生,不过相对细菌感染来说较为少见,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手段辅助判断。
(二)全身感染波及腹腔
当小孩患有全身性严重感染时,如败血症等,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影响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和血管通透性,进而导致腹腔积液。例如败血症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腹腔,引起腹腔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得腹腔出现积液情况。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腹腔内疾病相关
1.肝脏疾病:
肝硬化:如果小孩患有先天性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肝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同时门静脉高压,使得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液体漏入腹腔形成积液。患儿可能伴有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通过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可协助诊断。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如巴德-吉亚利综合征,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脏淤血,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腹腔积液。可通过腹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
2.腹膜疾病:
腹膜肿瘤:腹腔内的原发性腹膜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肿瘤细胞种植于腹膜,刺激腹膜产生大量渗出液形成腹腔积液,患儿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腹痛等表现,通过腹腔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可发现肿瘤细胞。
腹膜间皮瘤:较为罕见,也会引起腹膜的病变,导致腹腔积液产生,可通过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
3.其他腹腔脏器疾病:
肾病综合征:小孩患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严重时可出现腹腔积液。患儿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典型表现,通过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可诊断。
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腹腔内脏器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腹腔积液。患儿可伴有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功能情况。
乳糜腹:多因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乳糜液漏入腹腔引起。腹腔积液呈乳白色,通过腹腔穿刺液检查,若找到乳糜颗粒可确诊,乳糜试验阳性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腹腔时,可出现腹腔积液,患儿多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协助诊断。
三、其他因素
(一)低蛋白血症
除了肝脏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外,长期营养不良等情况也可引起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血管内液体外渗到腹腔形成积液。比如小孩长期饮食摄入不足,或存在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易发生。
(二)创伤
腹部受到外伤,如撞击、刺伤等,导致腹腔内血管破裂、脏器损伤等,血液、渗出液等积聚在腹腔形成积液。可通过详细的外伤史询问、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明确有无腹腔内出血及积液情况。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腹腔积液,但相对较少见,如长期使用某些肾毒性药物可能影响肾功能,间接导致腹腔积液,但一般会有明确的用药史,在停药或调整用药后可能有所改善,不过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判断是否与药物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