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冻伤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可通过表现、皮肤外观变化(颜色、质地)、感觉变化(疼痛、触觉)来判断,Ⅰ度皮肤浅层冻伤,红肿伴轻疼痛瘙痒;Ⅱ度真皮层冻伤,红肿伴水疱,疼痛明显;Ⅲ度全层及皮下组织冻伤,皮肤颜色异常、感觉消失;颜色上正常冰敷后很快恢复正常,冻伤有异常改变;质地正常柔软有弹性,冻伤后有相应改变;疼痛上正常冰敷有凉感,冻伤后疼痛等感觉有变化,儿童和老年人因自身特点在判断时有不同表现。
一、皮肤冻伤的分级及对应表现
(一)Ⅰ度冻伤
1.表现: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红肿,有疼痛和瘙痒感,一般在复温后数小时内出现,皮肤颜色可为粉红色或红色,按压时褪色,解除压力后颜色迅速恢复。这种冻伤通常是由于冰敷时间较短或冰敷温度不是极低造成的,一般对皮肤的损伤较轻,恢复相对较快,儿童、老年人等皮肤较为敏感人群在冰敷时若时间控制不当较易出现此类冻伤。
(二)Ⅱ度冻伤
1.表现:皮肤真皮层冻伤,局部除了红肿外,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内为澄清液体,疼痛较明显,对温度、触摸等刺激较为敏感。如果是儿童发生Ⅱ度冻伤,由于其皮肤较薄,水疱可能更容易破裂,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感染;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Ⅱ度冻伤恢复可能相对缓慢。
(三)Ⅲ度冻伤
1.表现: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冻伤,皮肤颜色可呈灰白色、蓝色或黑色,局部感觉消失,冻伤区域质地较硬,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Ⅲ度冻伤情况较为严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因为此类冻伤愈合困难,可能会遗留瘢痕等问题。
二、通过皮肤外观变化判断
(一)颜色变化
1.正常皮肤在冰敷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有轻度发白,但若很快恢复正常颜色则一般无冻伤。而冻伤时皮肤颜色会有异常改变,Ⅰ度冻伤时皮肤可能呈现粉红色或红色,与正常皮肤颜色有差异但相对较轻;Ⅱ度冻伤时皮肤红肿明显,颜色可能更红且伴有水疱;Ⅲ度冻伤时皮肤颜色会变为灰白色、蓝色或黑色,这是因为组织细胞受损严重,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导致的。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薄嫩,颜色变化可能相对更明显,家长在冰敷后要仔细观察儿童皮肤颜色变化;老年人皮肤本身有一定的退行性改变,血液循环相对差,颜色变化可能不如年轻人那么容易察觉,需要更细致地检查。
(二)质地变化
1.正常皮肤质地柔软且有弹性。Ⅰ度冻伤时皮肤质地可能稍有改变,触摸时感觉比正常皮肤稍硬一些,但不明显;Ⅱ度冻伤时由于水疱形成等情况,皮肤质地会变得不均匀,触摸有水疱感;Ⅲ度冻伤时皮肤质地坚硬,因为组织坏死等原因导致皮肤失去正常的柔软弹性,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到与正常皮肤质地的差异。儿童皮肤娇嫩,Ⅲ度冻伤时质地改变可能更容易被发现;老年人皮肤本身弹性下降,在判断质地变化时需要与自身正常皮肤状态对比来综合判断。
三、通过感觉变化判断
(一)疼痛感觉
1.正常冰敷后皮肤可能有轻度的凉感,属于正常反应。Ⅰ度冻伤时皮肤有疼痛和瘙痒感,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是因为局部神经受到一定刺激;Ⅱ度冻伤时疼痛较明显,触摸或温度变化时疼痛加剧;Ⅲ度冻伤时局部感觉消失,因为神经组织也受到严重损伤。儿童对于疼痛的感知可能更敏感,即使是Ⅰ度冻伤也可能表现出较明显的哭闹等疼痛反应;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有一定退化,Ⅲ度冻伤时可能感觉消失的情况更易被忽视,需要通过其他外观表现来辅助判断。
(二)触觉变化
1.正常皮肤触摸时有正常的触觉。Ⅰ度冻伤时触摸皮肤仍有一定触觉,但可能感觉较迟钝;Ⅱ度冻伤时触摸时能感觉到水疱等改变,触觉明显异常;Ⅲ度冻伤时触摸皮肤感觉消失,对压力等刺激没有正常的感知。在儿童中,若发生冻伤,家长可以通过轻触皮肤观察儿童反应来判断触觉变化;老年人在检查触觉变化时,需要轻柔操作,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