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喉炎是小儿喉部黏膜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用声过度、过敏等引起,有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表现,可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炎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诱因预防。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例如在病毒流行季节,小儿接触到携带病毒的飞沫等就可能引发喉炎。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当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喉部引发炎症。
2.非感染因素
用声过度:小儿长时间大声哭闹、喊叫等,可导致喉部黏膜受损,引发喉炎。
过敏反应:小儿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某些食物等,引起喉部过敏反应,出现黏膜水肿等炎症表现。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声音嘶哑:是小儿喉炎较常见的症状,由于喉部炎症导致声带水肿等,影响发声,声音变得粗糙、沙哑。
犬吠样咳嗽:咳嗽声类似小狗吠叫,这是因为喉部炎症刺激引起的,咳嗽时气流通过狭窄的喉部产生特殊声音。
吸气性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小儿会出现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也就是三凹征,这是由于喉部炎症导致喉部狭窄,吸气时气流通过困难所致。
2.不同年龄表现差异
婴幼儿:婴幼儿喉腔较小,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容易出现喉水肿,病情变化较快。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等表现,体温可高达38-40℃,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可能会频繁哭闹、拒食等。
学龄前儿童:相对婴幼儿症状可能稍轻,但也会有声音嘶哑、咳嗽等表现,一般发热程度相对婴幼儿可能稍低一些,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喉部炎症也可能迅速加重导致呼吸困难。
三、诊断
1.症状表现:根据小儿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结合病史等初步判断。
2.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喉部情况,可见喉部黏膜充血、肿胀等。例如用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时,可观察到喉部黏膜的具体炎症表现。
3.实验室检查: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等,但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辅助诊断,不能单纯依靠实验室检查确诊。
四、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小儿取舒适体位,多采用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及时清除喉部的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清洁。
2.吸氧:对于有呼吸困难表现的小儿,给予适当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3.控制炎症
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目前针对大多数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等待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
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对小儿相对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4.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减轻喉部水肿的作用,是治疗小儿喉炎的重要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等,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五、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喂养,保证小儿摄入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提高小儿免疫力。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
让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利于骨骼发育和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大风等恶劣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
2.避免接触诱因
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了解小儿的过敏原,避免小儿接触过敏原,如家中不饲养宠物,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
注意小儿用声情况,避免小儿长时间大声哭闹、喊叫等,教育小儿正确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