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情况处理。一般治疗需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适宜水温、用温和产品、保湿、穿宽松棉质衣物)和避免刺激因素(适宜温湿度、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外用有不同糖皮质激素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保湿剂,口服有抗组胺药物;特殊情况如合并感染要抗感染并护理,婴儿期要注意尿布等,大龄儿童需心理关怀。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
小儿皮肤娇嫩,要保持皮肤清洁,但洗澡频率不宜过高,一般每周2-3次即可,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7℃-38℃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刺激皮肤。洗澡时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沐浴产品,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皮肤,并尽快涂抹无刺激的保湿霜,保持皮肤的水分,这对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很重要,因为小儿湿疹往往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例如,皮肤水分丢失过多会加重湿疹症状,而保湿霜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要给小儿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材质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2.避免刺激因素
要注意环境因素,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50%-60%较为合适。避免让小儿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室内要经常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减少尘螨滋生。如果小儿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鱼虾等,要根据情况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婴儿期的小儿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也要注意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乳膏:根据小儿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对于轻度湿疹,可以选择弱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中重度湿疹可选用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地奈德乳膏等。但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时要注意涂抹的面积和时间,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2岁以上小儿的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湿疹。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但可能会有局部刺激症状,如用药部位短暂的烧灼感等。
保湿剂:除了前面提到的日常保湿,对于湿疹患儿,医学上使用的保湿剂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可选择含有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剂,能持续为皮肤提供水分,维持皮肤的水合状态,有助于改善湿疹症状。
2.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物:对于伴有明显瘙痒的小儿湿疹患儿,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小儿)、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2岁以上小儿)等,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瘙痒症状,避免小儿因瘙痒而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准确计算。
三、特殊情况处理
1.合并感染的情况
如果小儿湿疹部位出现红肿、渗出、化脓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小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皮肤的保湿等基础护理,因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在感染情况下也需要维持,以促进皮肤的恢复。
2.婴儿期特殊注意事项
婴儿期小儿湿疹较为常见,在护理上要特别小心。婴儿的尿布要及时更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粪便长时间刺激皮肤加重湿疹。如果婴儿湿疹是由牛奶蛋白过敏引起,可能需要根据情况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
3.大龄儿童的心理关怀
大龄儿童患有湿疹时,可能会因为皮肤外观的改变而产生心理压力,如自卑等情绪。家长要给予心理关怀,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正确认识湿疹,告知孩子通过规范治疗湿疹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帮助孩子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心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孩子的社交活动,避免孩子因为湿疹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