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卵圆孔未闭是常见先天性心脏异常,胎儿期正常,出生后约25%-30%成人未完全闭合,与遗传、胚胎发育因素有关,可无症状或致脑卒中风险增加、偏头痛,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泡试验诊断,无症状及无并发症者定期随访,有相关并发症风险者根据情况考虑介入治疗。
一、定义
心脏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胎儿时期,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中部的一个生理性通道,保证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通常在出生后1年左右,卵圆孔会逐渐闭合,但约有25%-30%的成人会存在卵圆孔未完全闭合的情况,即卵圆孔未闭。
二、解剖结构基础
正常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房间隔将左心房和右心房分隔开来,卵圆孔就位于房间隔的中部。在胎儿期,由于肺循环尚未建立,卵圆孔使血液能够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以保证胎儿的氧供。
三、形成原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卵圆孔未闭的病例,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心脏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融合,从而导致卵圆孔未闭的发生。
(二)胚胎发育因素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如果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如风疹病毒等)、接触某些致畸物质(如某些药物、化学毒物等),可能干扰心脏房间隔的正常发育,导致卵圆孔未能按时闭合。
四、对人体的影响
(一)无症状情况
许多卵圆孔未闭的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心脏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卵圆孔未闭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身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有症状情况
1.脑卒中风险增加: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年轻人群,卵圆孔未闭可能是隐源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未闭合的卵圆孔可能会使右心房的一些小血栓(如静脉系统中的血栓)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进而进入体循环,导致脑血管栓塞,引起脑卒中。研究发现,约40%-50%的隐源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有关。
2.偏头痛相关:部分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可能存在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可能导致右向左的分流增加,使得一些血管活性物质或微栓子更容易进入脑循环,从而诱发偏头痛发作。有研究显示,约一半的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
五、诊断方法
(一)经胸超声心动图
这是常用的心超检查方法,可以初步观察房间隔的情况,通过特定的超声切面来评估卵圆孔是否未闭以及分流情况等,但对于一些微小的卵圆孔未闭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相较于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更清晰、准确地观察房间隔的结构,尤其是对于诊断微小的卵圆孔未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发泡试验
通过静脉注射含有微泡的生理盐水,然后观察微泡在心脏内的流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如果存在卵圆孔未闭,微泡可以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从而在超声下观察到相应的微泡信号,以此来辅助诊断卵圆孔未闭。
六、治疗与处理
(一)无症状且无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无症状且不存在脑卒中或偏头痛等相关并发症风险增加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可以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二)有相关并发症风险的情况
1.脑卒中风险相关:如果卵圆孔未闭合并有较高的脑卒中风险因素,如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进行介入治疗。通过介入封堵器将未闭的松果圆孔封堵起来,可以减少右向左分流,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2.偏头痛相关:对于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也可以考虑介入封堵治疗,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收益比后再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