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遗传、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后天性因素包括神经源性(动眼神经麻痹、交感神经损伤)、肌源性(重症肌无力、眼肌营养不良症)、机械性(眼睑本身病变、外伤)及其他(衰老、营养不良),不同病因有不同的相关特点及影响人群等情况。
一、先天性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上睑下垂具有遗传倾向,可能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提上睑肌发育异常等。例如一些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使得子代在出生时就存在上睑下垂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与家族遗传病史密切相关,女性和男性在遗传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主要由基因携带情况决定。
(二)提上睑肌发育不良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提上睑肌未能正常发育,导致其功能异常,力量不足,从而引起上睑下垂。这种情况从出生时就存在,与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不涉及年龄、性别特定的偏向性,主要是胚胎发育阶段的异常所致。
(三)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
动眼神经核是支配提上睑肌的重要结构,其发育不全可导致提上睑肌的神经支配异常,进而引起上睑下垂。这在先天性上睑下垂中也较为常见,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由神经发育的先天性缺陷引起。
二、后天性因素
(一)神经源性因素
1.动眼神经麻痹:多种原因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如颅内动脉瘤、脑外伤、炎症等。例如颅内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会导致提上睑肌失去神经支配,出现上睑下垂,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和女性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有基础疾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
2.交感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损伤可导致Horner综合征,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上睑下垂。常见的原因有颈部外伤、手术损伤(如甲状腺手术等)、颈部肿瘤压迫等。不同年龄人群因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有不同的发病风险,比如从事颈部相关工作的人群或有颈部手术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二)肌源性因素
1.重症肌无力: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肌肉无力。其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常表现为上睑下垂,可呈晨轻暮重的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可能相对略高一些,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相关结构。
2.眼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可导致眼外肌逐渐萎缩无力,引起上睑下垂。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三)机械性因素
1.眼睑本身的病变:如眼睑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可机械性地压迫上睑,导致上睑下垂。常见于中老年人,因眼睑皮肤和组织的老化等因素,更容易发生眼睑肿瘤,男性和女性在眼睑肿瘤的发病类型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在导致上睑下垂的机制上主要是机械压迫作用。
2.外伤:眼部或头部外伤可导致上睑提肌损伤、眼睑血肿等,从而引起上睑下垂。例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外伤情况,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外伤后的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不同,受伤部位和程度是影响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和恢复的关键因素。
(四)其他因素
1.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睑的皮肤、肌肉等组织逐渐松弛,提上睑肌的功能也会减退,从而出现老年性上睑下垂,这是一种生理退变过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关注面部外观,对衰老导致的上睑下垂感受更明显,但本质是年龄相关的组织退变。
2.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影响提上睑肌等组织的正常功能,导致上睑下垂。这种情况在一些贫困地区或长期节食减肥人群中可能出现,不同年龄均可发生,但以营养不良的人群为主要风险群体,儿童若长期营养不良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整体发育和眼部肌肉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