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佝偻病需从合理喂养与营养补充、充足阳光照射、定期健康监测三方面着手。合理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及及时添加富含相关营养的辅食;充足阳光照射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照射建议;定期监测婴儿和儿童生长发育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调整预防措施。
一、合理喂养与营养补充
(一)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应尽量进行母乳喂养,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等物质。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利于婴儿吸收,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数天内就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早产儿每日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对维生素D的需求,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建议至少6个月,之后可逐渐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长时间。
(二)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满6个月后,需及时添加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蛋白质的辅食,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蛋黄、动物肝脏、鱼类、豆类等。例如,蛋黄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和矿物质,每周可逐渐增加蛋黄的摄入量;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D等多种营养素,但由于其维生素A含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每周1-2次即可;鱼类如三文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D,可每周食用2-3次。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步为婴儿提供全面的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防止因营养缺乏引发佝偻病。
二、充足的阳光照射
(一)阳光照射的作用机制
让婴儿适当接受阳光照射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措施。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来说,婴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进行户外活动,每天可安排1-2次,每次10-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婴儿眼睛,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随着婴儿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于早产儿、双胎儿以及冬季出生的婴儿等,由于其体内维生素D储备相对较少,更需要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二)不同年龄段的阳光照射建议
幼儿期的儿童也应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一般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可进行如跑步、踢球等户外活动,既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预防佝偻病,又能促进骨骼发育和身体整体健康。但要注意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夏季阳光强烈时,应避免在正午时段长时间暴露,可选择在树荫下活动,并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帽子等;冬季可选择在室内靠近窗户的地方让儿童接受阳光照射,但透过玻璃的紫外线强度会减弱,效果不如直接照射。
三、定期健康监测
(一)婴儿期的监测
对于婴儿,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其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等,以及骨骼发育情况。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婴儿是否存在佝偻病的早期迹象,如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等表现。一般建议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等阶段进行定期体检,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婴儿的营养状况和维生素D水平等。例如,通过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来了解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储备情况,如果发现维生素D水平偏低,可及时调整喂养和补充维生素D的方案。
(二)儿童期的监测
儿童进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后,仍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其骨骼发育和整体健康状况。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外,还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检测,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佝偻病风险。同时,了解儿童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情况、户外活动时间等,对于及时调整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如果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者户外活动时间过少,都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确保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阳光照射,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