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乳腺癌治疗需综合考虑,手术非首选,部分患者可考虑手术;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降分期、提切除率,辅助化疗依情况联合内分泌或靶向治疗;放疗可降局部复发风险但需注意不良反应;HER-2阳性者用抗HER-2靶向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者需内分泌治疗,治疗需个体化,密切监测调整方案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手术治疗
炎性乳腺癌患者一般手术不是首选治疗方法,因为其局部皮肤改变、皮下淋巴管堵塞等情况使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较为困难,且容易复发转移,但对于少数局部病灶相对局限、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式,但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二、化疗
1.新辅助化疗
对于炎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术前给予化疗药物,可以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还能杀灭全身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例如,常用的化疗方案有AC-T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使炎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负荷降低,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患者相对可能耐受性稍好,但也需要密切监测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则需要更谨慎评估化疗的获益与风险,注意保护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
2.辅助化疗
在手术治疗后,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需要进行辅助化疗,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化疗方案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来确定。例如,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炎性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可能还需要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患者,则需要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
三、放疗
放疗在炎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对于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的病灶也可以进行局部放疗。不过,放疗可能会引起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放疗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极其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其他非放疗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放疗以及放疗的剂量等。
四、靶向治疗
1.抗HER-2靶向治疗
如果炎性乳腺癌患者的HER-2检测呈阳性,抗HER-2靶向治疗非常重要。常用的药物有曲妥珠单抗等。曲妥珠单抗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HER-2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时需要注意其可能的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脏基础疾病,更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
2.其他靶向药物
随着研究的进展,还有一些其他的靶向药物在炎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也在探索应用,例如针对其他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但目前还处于相对早期的研究或临床应用阶段。
五、内分泌治疗
如果炎性乳腺癌患者的激素受体呈阳性,在完成化疗等前期治疗后,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绝经前和绝经后的患者,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有所不同。例如,绝经前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他莫昔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等治疗;绝经后患者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如他莫昔芬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增厚等,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炎性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分子分型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