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怕冷可能与肾阳虚或肾阴虚有关,肾阳虚致畏寒怕冷明显,伴腰膝冷痛等阳虚症状,舌脉淡胖、沉迟无力;肾阴虚致畏寒怕冷程度轻,常伴阴虚热象,舌脉红、细数。肾阳虚者可通过保暖、运动、饮食调理等应对,中老年需注意相关方面;肾阴虚者要保证睡眠、调节饮食等,中青年需注意心理及运动方式,可据此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一、畏寒怕冷与肾阳虚、肾阴虚的关系
(一)肾阳虚导致畏寒怕冷的情况
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肾阳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当肾阳虚时,机体得不到充足的温煦,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表现,且这种怕冷往往比较明显,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难以缓解,还常伴有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夜尿多等症状。从中医理论角度,《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不足则无法发挥正常的温养功能,现代研究也发现肾阳虚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低下等内分泌功能紊乱情况,导致机体产热不足,从而出现畏寒怕冷。例如一些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肾阳渐衰,容易出现畏寒怕冷且伴有上述相关症状。
(二)肾阴虚导致畏寒怕冷的情况
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一般来说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虚热症状,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但部分肾阴虚严重的患者也可能会有畏寒怕冷的表现,不过这种畏寒怕冷往往程度较轻,同时还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表现。这是因为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偏亢,而严重的阴液亏虚时,也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温煦功能,但与肾阳虚的畏寒怕冷有本质区别,肾阳虚是阳气不足的虚寒,肾阴虚是阴虚生热为主伴有相对的怕冷。比如一些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中青年人群,易出现肾阴虚,可能会有轻微畏寒怕冷同时伴阴虚内热表现。
二、鉴别肾阳虚与肾阴虚导致畏寒怕冷的要点
(一)症状表现细节
1.肾阳虚畏寒怕冷:畏寒怕冷较为明显,多为全身怕冷,且得温可缓但易复发,同时伴有明显的阳虚症状,如腰膝冷痛,遇寒加重;精神方面萎靡不振,活力低下;面色呈现苍白无华;小便清长,夜尿频繁等。
2.肾阴虚畏寒怕冷:畏寒怕冷程度相对较轻,常同时伴有阴虚的热象表现,像手足心热、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般有规律)、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二)舌脉表现
1.肾阳虚: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象多为沉迟无力。因为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且体内有寒象,所以舌脉表现为阳虚寒盛之象。
2.肾阴虚: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阴虚则阳相对偏亢,虚热内生,所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反映阴虚内热的状态。
三、针对畏寒怕冷因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肾阳虚导致畏寒怕冷的应对
1.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保暖,尤其腰腹部、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阳气运行,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
2.特殊人群注意:中老年肾阳虚患者要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关注骨骼、内分泌等方面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如艾灸命门、肾俞等穴位,但要注意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尤其是皮肤感觉不太灵敏的老年人。
(二)肾阴虚导致畏寒怕冷的应对
1.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桑葚等。避免过度性生活,以免耗伤阴液。
2.特殊人群注意:中青年肾阴虚患者若因工作压力大等导致发病,要注意调节心理状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中。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可选择瑜伽、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阴液进一步耗伤。
总之,畏寒怕冷可能是肾阳虚或肾阴虚导致,通过症状表现、舌脉等综合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