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周是否引产需依情况而定,有母体严重疾病、胎儿严重畸形或宫内窘迫等医学指征时可考虑引产,无医学指征及母体一般情况良好胎儿无严重异常则不建议。引产方式有药物引产、水囊引产等,术前需全面评估,术后要密切护理。高龄孕妇及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引产更需谨慎,高龄孕妇并发症风险高,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子宫相关风险需特别关注。
一、可以引产的情况
1.母体因素
严重疾病:若孕妇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继续妊娠会严重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时,35周可以考虑引产。例如孕妇患有严重的慢性肾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继续妊娠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此时引产是为了保障孕妇生命健康。
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当孕妇出现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经治疗无好转,继续妊娠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危害时,可考虑引产。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抽搐、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对胎儿也可能造成生长受限、缺氧等问题。
2.胎儿因素
胎儿严重畸形:经产前诊断明确胎儿存在严重的、无法治疗的畸形,如无脑儿等,继续妊娠对家庭和社会将带来沉重负担,且胎儿出生后无法正常生存,此时35周可以引产。无脑儿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管畸形,胎儿出生后无法存活,引产是基于人道主义和家庭未来考虑的选择。
胎儿宫内窘迫:通过监测发现胎儿在宫内出现严重窘迫,经采取吸氧等措施无法改善,35周时可考虑引产以挽救胎儿生命(在一定程度上)。例如胎心监护显示胎儿频繁出现晚期减速等严重缺氧表现,提示胎儿在宫内情况危急,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二、不建议引产的情况
1.无医学指征:如果没有上述母体或胎儿方面的医学指征,单纯因为个人意愿等非医学原因要求引产是不建议的。因为35周的胎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盲目引产可能会对孕妇身体造成较大伤害,如出血、感染等风险增加,同时也可能对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威胁。
2.母体一般情况良好且胎儿无严重异常:若孕妇一般情况良好,胎儿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如胎儿生长发育符合孕周,胎心监护正常等,此时不建议引产,应尽量维持妊娠至足月,因为35周的胎儿过早出生可能会面临早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风险相对较高。
三、引产的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
1.引产方式
药物引产:常用的药物有前列腺素类药物等。通过药物诱发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娩出。例如使用米索前列醇等药物,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
水囊引产:将水囊放置在子宫壁和胎膜之间,通过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引起子宫收缩,从而达到引产目的。这种方法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2.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引产术前需要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孕妇的身体状况(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胎儿情况(如胎位、胎盘位置等)。对于35周的孕妇,要详细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评估胎儿肺成熟度等,因为胎儿肺成熟度对出生后的生存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引产后孕妇需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等。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相应的护理。对于胎儿娩出后的处理,也要遵循相关规范,如对胎盘、胎膜等组织进行检查,确保完整娩出等。
四、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1.高龄孕妇:如果是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35周引产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高龄孕妇本身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下降,引产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如出血、感染等风险增加。同时,高龄孕妇对胎儿情况的判断需要更加精准,要充分考虑胎儿的预后情况以及孕妇自身的承受能力。
2.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对于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如曾经有过引产史、剖宫产史等,35周引产时需要特别注意子宫的情况。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引产过程中发生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监测子宫收缩情况以及孕妇的腹痛等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