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关,病理性涉及心血管、其他系统疾病及药物因素;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去除诱因、休息调整)、药物治疗(针对病因及用抗心律失常药)、非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起搏器治疗)。
一、心动过速的原因
(一)生理性原因
1.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新陈代谢较快,相对更容易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而在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有生理性心动过速表现;成年男性和女性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如紧张、兴奋、焦虑)、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例如,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满足需求,一般运动结束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和正常的生理节奏,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引发心动过速;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也可能出现心动过速的情况。
(二)病理性原因
1.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动过速;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等,会使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心动过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存在先天异常,也容易出现心动过速的情况。例如,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电图常表现为心率增快,ST-T段改变等。
2.其他系统疾病:发热时,身体代谢率增高,机体需要更多的血液循环来带走热量,心脏需加快跳动以满足需求,一般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20次/分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代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动过速,患者常伴有怕热、多汗、消瘦等症状;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为了弥补氧气的不足,会通过加快跳动来增加供血量,从而出现心动过速,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心动过速,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它们会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使用不当或个体差异时,也可能诱发心动过速。
二、心动过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去除诱因:对于生理性心动过速,首先要去除诱因,如让情绪激动的患者平静下来,停止剧烈运动,避免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对于由药物引起的心动过速,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2.休息与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妊娠期间出现心动过速的孕妇,要注意合理的孕期作息和饮食等。
(二)药物治疗
1.针对不同病因的药物:如果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动过速,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缓解心动过速;对于贫血导致的心动过速,需要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等,随着贫血的纠正,心动过速也会得到改善。
2.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某些病理性心动过速情况下,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可抑制心肌细胞的钙内流,减慢心率,但需要注意此类药物对心功能的影响等。
(三)非药物治疗
1.电复律:对于一些严重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心动过速,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可采用电复律的方法,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2.导管消融术:对于某些折返性心动过速,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导管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到达心脏特定部位,消除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传导通路,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对于频繁发作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消融术的治愈率较高。
3.起搏器治疗:对于一些缓慢性心律失常继发的心动过速或某些特殊类型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来调整心率,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时,可安装起搏器来维持正常的心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