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病毒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胸片、头颅影像学检查,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的脑脊液检查,不同检查有其相应意义及对不同人群的要求等,如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病毒核酸检测等可确诊,胸片等可观察相关并发症,脑脊液检查助于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患儿检查需谨慎。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多数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病情重的患儿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其意义在于通过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初步判断感染的整体情况,一般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无明显升高或轻度变化,但细菌合并感染时可能有相应改变。对于不同年龄患儿,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如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通常在(5-12)×10/L左右,婴儿可能稍高。
2.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一般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正常或有一定变化,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无明显异常升高,若有细菌感染则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这有助于区分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混合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比例范围有所不同,例如儿童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约为20%-40%,淋巴细胞比例正常约为40%-60%。
(二)血生化检查
1.肝功能: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这是因为肠道病毒71型可累及肝脏,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能了解肝脏受损情况。不同年龄患儿的肝功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例如儿童ALT正常参考值通常在0-40U/L左右。
2.心肌酶谱:可能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升高,提示心肌可能受到影响,因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有时会并发心肌炎,通过心肌酶谱检查可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情况。儿童CK-MB正常参考值一般在0-25U/L左右。
(三)病毒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患儿咽拭子、粪便等标本中的肠道病毒71型核酸,这是确诊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早期准确检测出病毒存在。对于不同标本类型,采集和检测有相应规范要求,例如咽拭子采集要注意部位准确,粪便采集要避免污染等。
2.病毒分离:从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这也是确诊的金标准之一,但病毒分离培养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一般在科研等特定情况下使用。
二、影像学检查
(一)胸片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胸片检查,以观察肺部情况,如是否存在肺炎等并发症。若有肠道病毒71型感染并发肺炎时,胸片可能显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斑片状阴影等改变。不同年龄患儿胸片正常表现有所不同,婴儿肺部纹理相对较粗等。
(二)头颅影像学检查
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如惊厥、意识障碍等,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了解脑部是否有病变,如是否存在脑水肿、脑炎等情况。例如肠道病毒71型感染并发脑炎时,头颅MRI可能显示脑部相应区域的异常信号等改变。不同年龄患儿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的指征和解读需结合患儿具体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三、脑脊液检查
对于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需进行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一般可见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数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等改变。通过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儿,脑脊液的正常指标范围不同,例如儿童脑脊液压力正常参考值通常在60-180mmHO左右,细胞数正常参考值一般在0-10×10/L左右。
特殊人群方面,婴幼儿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在进行各项检查时需更加谨慎操作。例如在进行腰椎穿刺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发生并发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在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等,如本身有肝脏疾病的患儿进行肝功能检查时,要结合其基础肝病情况综合分析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