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常见症状如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干咽痛)、其他症状(乏力、嗅觉味觉减退丧失),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表现有差异,还存在无症状感染情况,无症状感染者具传染性也需隔离管理。
一、常见症状
(一)发热
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从低热(体温37.3~38℃)到高热(体温>39℃)不等。研究表明,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做出反应的表现之一,病毒在体内复制等过程会引发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导致发热。不同人群中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发热情况可能相对多样,有的儿童可能以高热起病,而部分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感染后发热症状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相对较小。
(二)呼吸道症状
咳嗽:较为常见,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咳痰。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咳嗽反射。不同个体咳嗽程度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只是偶尔轻咳,而严重感染者可能会出现频繁剧烈咳嗽,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对于儿童来说,咳嗽可能会导致呼吸不畅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呼吸状态。
咽干、咽痛:感染后病毒会对咽喉部黏膜产生刺激,引起咽干、咽痛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吞咽。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咽干、咽痛的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相似。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感染后可能会加重咽干、咽痛的不适感觉,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咽喉部黏膜抵抗力下降。
(三)其他症状
乏力:感染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容易疲劳。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机体后,会消耗机体能量,并且引发炎症反应等过程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导致乏力症状出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乏力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负担,需要格外注意休息和观察病情变化。
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以及味觉减退的情况,这可能与病毒影响了嗅神经和味觉神经有关。研究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嗅觉或味觉方面的异常,具体比例因不同研究样本有所差异。对于儿童而言,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可能不太容易被准确表达出来,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对食物的兴趣等情况来初步判断。
二、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表现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多数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以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但也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4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30次/分钟)、精神萎靡等。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毒感染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所以对于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要加强监测,尤其是观察其呼吸、精神状态等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重症风险相对较高。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常见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外,更容易出现乏力、精神差、食欲明显减退等情况,还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加重,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血管方面症状加重的情况。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所以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密切的医疗观察。
(三)孕妇
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需要特别关注。一般来说,症状与非孕妇相似,但在孕期特殊生理状态下,要警惕对胎儿的影响。例如,高热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所以需要积极控制体温。同时,孕妇感染后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所以在医疗处理上要权衡利弊。
三、无症状感染情况
存在无症状感染的情况,即感染者没有出现上述所说的发热、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同样可能会传播病毒给他人,所以在疫情防控中,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查和管理也非常重要。无症状感染者自身虽然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但也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