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有常见症状如心悸、心跳暂停感等,不同类型有特殊表现;其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运动、情绪、饮食、药物影响,病理性涉及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及年龄、遗传等因素。
一、心律不齐的症状
(一)常见症状
1.心悸: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可能是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种感觉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例如,一些窦性心律不齐的青少年可能会偶尔出现短暂的心悸感。
2.心跳暂停感或漏搏感:感觉心脏有停顿一下的情况,或者能感觉到提前的心跳后有较长时间的间歇,像一些房性早搏的患者可能会频繁出现这种情况。
3.头晕:心律不齐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时会引起头晕,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心律不齐更容易引发头晕。
4.乏力: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全身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患者会感到全身没力气,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这种症状。
5.胸闷:胸部有压迫感或憋闷感,可能伴随心律不齐同时出现,比如一些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不齐时,胸闷症状会更加明显。
(二)不同类型心律不齐的特殊表现
1.心房颤动: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气短,如果是心室率较快的心房颤动,活动后气短症状会更明显;对于一些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已经适应了相对较慢的心室率,但在活动量增加时仍会出现明显不适。
2.室性心动过速: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心悸、头晕等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低血压、晕厥、心绞痛等,在年轻人群中,如果是由心肌病等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点。
二、心律不齐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运动:剧烈运动时,心脏需要更快地泵血,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比如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不齐表现,但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2.情绪影响: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变化可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从而引起心律不齐,例如一些人在考试前会出现心跳加快等心律不齐情况。
3.饮食:过量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其中的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刺激心脏,导致心律不齐,年轻人中因过量饮用咖啡导致心律不齐的情况并不少见。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心律不齐,如拟交感神经药物(肾上腺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使用时)等,在老年人用药时更需注意,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容易导致心律不齐。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从而引发心律不齐,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这类患者往往有冠心病的基础病史,如胸痛、胸闷等症状,同时合并心律不齐。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影响心脏的节律,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机体代偿机制启动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律不齐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快机体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心律不齐,中青年女性相对更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律不齐,患者除了心律不齐外,还可能有消瘦、多汗、手抖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血钾浓度异常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不齐,在一些患有肾脏疾病、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中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心律不齐。
3.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律不齐,比如窦房结功能减退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不齐。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如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要格外关注心律不齐的发生风险。



